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这样的党员干部才叫先进:记宾县新甸镇党委书记何清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09:07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孙利

  走进新甸镇前进村,一群党员群众跟随记者来到村委会。80岁的老党员耿学礼拉着记者说:“咱们现在讲共产党员先进性,像何书记这样的党员干部才叫先进,老百姓佩服!”老人家提个头,一帮人争着抢着向记者说起了何清民。

  他是咱的主心骨

  2000年12月,何清民任宾县新甸镇党委书记时,新甸镇债务350万元,村级债务968.1万元。到2004年末,镇村两级不但还清了债务,还实现了村村有存款,镇政府存款283万元。到2005年末,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3.6亿元,比五年前翻一番,农村人均收入3632元,比五年前增长50%。现在,新甸镇的中小学生全部免交学费。

  前进村种烟户杨景海说:“过去种烟收入低,一是不懂技术,二是被压等,大伙儿不敢种。何书记天天早晨骑着自行车到地里看一遍。教我们移栽、采收。”

  过去收烟的来了,怕他们压等,家家得上几百元钱礼。何书记了解这个情况后,天天来看着。谁家高、谁家低、缺啥、少啥,稍微差一点儿都不行。杨景海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我种了200多亩烟,每亩纯收入1300多元。明年何书记不走,咱还种烟,他是咱的主心骨。”

  何清民对贫困户更是给予极大的爱心。新甸镇政府每年都拿出10余万元帮扶资金,帮助贫困户种地。每逢春种、秋收和年节,他都带领干部到包扶贫困户家中送温暖。新甸镇还投资40余万元新建了标准化公寓式敬老院。5年中,何清民帮助了20多名贫困家庭大学生走进大学校门。还有一些多病、贫困的老人,按政策不够拿扶贫资金,何书记总是自掏腰包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自2003年开始,新甸镇政府每年投资54万元,为全镇农民交了家庭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去年4月风灾,100多户农民房屋受损得到赔偿。去年秋天,有4户农民场院大豆失火,一年收入全烧光,保险公司按每亩500元赔偿,比卖大豆的收入还高。说起新甸镇的这些变化,村民告诉记者:“咱现在不怕天灾、生病了,咱有双保险。”

  他是大伙儿打头的

  新甸镇的脱贫致富是何清民带领干部群众谋出来的,干出来的,更是何书记这个“打头的”带出来的。

  何清民上任后,狠刹吃喝风。他规定,无论进城下乡,村镇干部一律不准坐出租车。镇村干部无论公私需要吃饭的,一律到食堂花两元钱吃工作餐。绝不许到经营性饭店吃饭。五年来,新甸镇从镇政府到村,杜绝了报销饭票子、出租车票子。仅此一项,镇政府一年省10万元,每个村一年都节省五六万元。

  新甸镇需要文化生活。何清民想在江边建个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休闲广场。他又带领镇政府干部自己干。看到这些领导干部日夜辛苦,农民真心疼这些干部了。他们能干活的就参加到劳动的队伍里,老老少少为干部送水,买西瓜,递上冰棍。手捧村民送来的西瓜,连续干了一昼夜的乡镇干部热泪盈眶。镇党委副书记孙洪利告诉记者:“那一刻,咱们懂了干部群众心连心,这样的累挨得值!有这样‘打头的’,我们累点也心甘情愿。”

  气儿顺了,奔富了

  五年前的新甸镇穷,不仅因为债台高筑,更重要的是群众“气儿不顺,心不齐”。何清民上任后,通过一系列整治,干部群众气儿顺了,齐心合力甩掉了1300万元债务,奔上了富路。

  首先,对全镇5个村党支部、村委会实行“一肩挑”,全镇5个村,7个自然屯原有127名村屯干部减少到51名。耕地重新核查、清理,共清理出近万亩耕地。当年一次性追缴税费200多万元,全部用于化解债务。为防止出现低价发包,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每到发包资源地时,镇政府都派出由乡村两级干部组成的工作组入屯开展工作,镇经管站人员开据收款,资金专户储存,实现增收化债。2004年,968.1万元的村级债务全部化解完毕。2005年,全镇5个村有了143.9万元存款。群众心服了,气儿顺了,干部说话好使了。

  何清民还在乡镇村级财务管理中探索了一条新路:实行村级资金、财务委托镇经管站代管制度,村级成为报账单位,实行村财民理乡代管,从源头上解决了村级资金开支无度,管理不严的问题,并率先实现了村级财务核算电算化,提高了经营管理规范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2005年,全镇仅经济作物就发展到17600亩,烤烟种植3500亩,毛葱、大蒜面积超千亩。建立牧业小区两处,肉牛育肥专业村1个,出现了肉牛养殖300头的大户、超20头养牛户50户,肉牛饲养量1.4万头。羊饲养量6000只,猪1.5万头,禽类36万只,全镇畜牧业总产值40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0%农民牧业人均收入500元。全镇转移农村劳动力5400多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53.6%。全镇劳务收入2500万元。又引进了蔬菜保鲜加工项目,未来两年内,全镇4万亩蔬菜耕地将全部调整为蔬菜基地。

  新甸镇不仅脱贫致富了,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80岁的耿学礼说:“我这个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经过了这么多农村变革,这回看到了新甸的希望。如今咱镇的十一五规划呀,准能实现,何清民从不说空话,我老头能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