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糖葫芦才子”:媒体一炒作,工作就有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09:12 沈阳今报

  

“糖葫芦才子”:媒体一炒作,工作就有靠?

  总算熬出头儿了:卖糖葫芦的北大毕业生武小锋在鞍山就业!1月21日,辽宁爱母医疗企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宝山开车来到武小锋普兰店的家中,亲自将武小锋接到他的企业。武小锋在劳动合同上签了字,正式成为爱母医疗的一名职工,并在公司附近得到只有教授级别的人才能享受的免费住房。(1月22日《沈阳今报》)

  庞青兰(教师):由武小锋的就业,不由得想到诸葛亮的出山。没有人会否认诸葛亮的才能,但是当初如果不是他及他的朋友们共同策划的推销计策搞成功了,引得刘备三顾茅庐,恐怕难有其后的千古功业。现在,武小锋也让求才若渴的李董事长“三顾”而后得之,其经历再次让我们看到了宣传推销的作用。

  崔建民(打工者):李董事长破例给了武小锋教授级待遇,一下子就把武小锋与其他普通员工隔离开来,这种不公平必然让多数人不满,除非武在短时间内能有镇得住大家的表现———但恐怕不太现实。这样,无论李董事长如何看重武小锋,如果武长时间没有过人的表现,李董事长恐怕也难以长期“容”他———合作恐怕就到头了。

  庾向荣(法官):教授级待遇?只不过公司提供的一间免费住房而已。企业给员工提供住房,即使是免费的,也说不上是什么大事,安居才能乐业。但教授为啥只值一间房,倒是如今的教授们该扪心自问,那些生产教授的部门更应当反思。

  杨绍福(市民):北大学生都是才子吗?显然不是的,这无须证明。那么为何在我们的称呼中,“北大”与“才子”总是不分家呢?

  这不正说明高等教育的不均衡现象越来越突出吗?

  朱述古(公务员):北大毕业生在家卖糖葫芦的新闻传播开来后,当地人事部门立即主动牵线,国内多家企事业单位也争相抛出“橄榄枝”。但武小锋采取的是坐等上门的态度,几乎没与用人单位进行过充分洽谈。不仅如此,对于人事部门已经牵线但未能主动与之联系的用人单位,武小锋认为“感觉不到真诚”,“大连伤了我的心”。

  时下,劳动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比较突出,用人单位往往难以找到中意的毕业生,毕业生也往往难以找到理想的岗位。武小锋此前一直找不到工作,有人认为原因在于他没有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但武小锋既然想进入大连市中心医院工作,却从不上门推销,甚至连电话也不打一个,这能说他在主动寻找就业机会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武小锋的成功并不具备效仿的价值,而应成为苦于求职的毕业生反思的一个契机。

  澶啸(媒体从业者):还有条新闻放在一起读,格外有味儿。当天《齐鲁晚报》报道,南京一个普通高校的学生辅导员职位,吸引了近百名名校的研究生前来竞争。我们把武小锋在鞍山享受的“教授级待遇”与百余硕士争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辅导员岗位的惨烈状拿来进行一个对比。论学历,显然那些名校的研究生们的学历要高于武小锋,论能力,通常而言,研究生的能力也肯定优于并不擅长待人的武小锋。但为何这边武小锋获得了“教授级的待遇”,而在另一边,却依然是高学历的毕业生们为争一个普通职位而撞得“头破血流”?

  我想,这足以说明许多问题。一是现行的就业环境依然十分残酷,由于信息上的不对称,社会对于人才的认识,依然处于一个比较畸型的混沌状态;二是媒体的呼吁与关注或可在非常局部的范围内让类似武小锋这样的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的机会,但在整体上,却无助于整社会愈发恶劣的就业环境的改善。我们一些人在人才价值、人才观念、就业观念上已经步入了一个认识错位与价值扭曲的境地。如果这些日益被扭曲的价值与观念不能回归到正常的位置,那么恐怕还会有更多的毕业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就业难点。

  毕竟,类似于陆步轩与武小锋这样的依靠媒体与社会的关注实现再就业的路径,绝对是个个例,是难以复制的。这种不得已的办法,不是个正道,更不值得提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