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机动车猛增困扰城市脚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0:00 深圳晚报

  2000年底我市机动车32.4万辆,5年后已达到81.3万辆,再过5年呢

  ……

  机动车猛增困扰城市脚步

  增长带来行车难管理难

  机动车辆持续增长,不可避免带来城市的交通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是最明显的,一是行车难、停车难,二是交通管理难。这两点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

  据市交警局有关人士认为,交通需求增长迅猛,使我市城市交通系统面临严重压力,车路矛盾日趋尖锐,目前市中心区道路车辆密度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道路饱和密度276辆/公里。与机动车迅猛增长比较,道路规划建设相对滞后,交通设施及道路管理不尽合理,市中心区道路建设已经鲜有新的突破,107、205国道交通流量都已达到设计流量的两倍以上。其次,停车场设置明显不足,平均每3辆车才拥有一个停车位,商业区的停车矛盾尤为突出,大量机动车的无序停放使本来就很脆弱的动态交通不堪重负。再次,南头、梅林、布吉三个主要二线关口处于饱和状态。目前,我市交通环境相当脆弱,高峰期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车辆故障等突发事件或遇到恶劣天气,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区域性交通拥堵。

  机动车迅猛增长带来的第二个主要难题是交通管理难。目前,我市人口将近1200万,而交警仅有1760名,2002年以来,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1倍,而警力仅增加了三分之一,除去机关和窗口民警(约300人)以及交通事故处理和休假民警(约400人),剩余的警力按照三班倒的勤务模式,平均每班在路面上的警力不足300人,要担负每天800至1000宗交通事故处理、近5000宗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以及多宗警卫任务、大型集会活动、路面交通疏导等繁重工作任务。警力的严重不足已不能适应当前繁重的交通管理任务的要求,经常出现局部和时段的失控失管。

  其次,市民自觉守法的意识不够。冲禁令、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还相当突出,外地车、营运车交通违法频繁,军警车、公务车的秩序管理也有待加强。查处机动车违法数逐年上升,暴露出市民的自觉守法意识不高,影响了城市的整体交通面貌。

  未来小汽车将增量控制

  市交警局有关人士认为,现代化的交通管理不仅仅是微观的交通组织和交通秩序的调整优化,要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从路网规划、全社会交通安全意识形成等宏观方面着眼。

  据深圳市政府2005年11月出版的《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白皮书提出,2010前,全市小汽车出行量要控制在350-400万人次/日的水平,中心城区高峰时的路网平均车速要维持在20公里/小时、外围区域30公里/小时以上。而要达到这两项指标,对小汽车的发展将采取总量控制的原则,平衡小汽车使用量与道路容量的增长。

  白皮书提出,为减缓小汽车数量的过快增长,将会在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上做文章。

  行话

  代价

  三五年后的今天,也许我们会怀念现在正在抱怨的交通,就像我们怀念三五年前的交通一样。我记得五年前的景田片区,车不多,人也不多,有一种郊区的感觉,现在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再过三五年,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深圳的变化就是这样快,也就是眨眼之间的事情。

  车多了,从许多方面讲都是一件好事情,说明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车,去哪里也方便,踩一脚油门就到了。不过,如果碰到堵车的话,心里就不爽了。也许这就是方便、富裕或者文明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我们城市交通面临的严峻问题。

  出了问题总是要想办法解决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从现在开始,提倡大家都不要买车,但这是不现实的,也有失公平;单靠交警来管,我看也管不过来;最好的办法也许是,咱们这些司机大佬开车老实点、自觉点。虽然现在车很多,未来的车会更多,但从目前引发拥堵的原因来看,大部分还是人为因素造成,比如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怎么引发的呢?违法!即不老老实实开车。其实快一步慢一步有什么区别呢?干吗要抢?仔细想一想,只能说心态不正常。

  当我们开始抱怨的时候,也许正是我们要仔细反观一下自己的时候,交通关系到你我,一个良好的习惯利己利人,对这个城市来说也是一个福音。(小水)

  一周行情

  1月13日至1月19日支队整治成果如下:一、摩托车

  1、本周支队开展的对摩托车的专项整治行动中,全支队出动警力3861人次,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2874宗,查扣摩托车316辆。

  2、特区九个检查站共出动警力18人次,阻退异地和无牌摩托车进入二线关特区内2辆次。二、梅林关口交通整治行动

  本周高速公路梅观大队共查处违法行为26宗,拖违停车9辆次,拖故障车12辆次。三、大货车、泥头车整治行动

  本周查扣大货车23辆、泥头车7辆;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84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