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索善”是对慈善资源的盲目开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2:23 舜网-济南时报

  曹林

  “老百姓也不富裕,我不想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负担”——从农民刘福成这句淳朴得让人辛酸的话中可以看到,写信向富豪公开求助,绝不是狡黠的舆论绑架,而是出于无奈。也许他想,对于那些中国最有钱的人来说,救助一个人可能算不上多大的负担。

  可是理性告诉我:虽然不幸境遇令人同情,但选择向富豪公开求救的方式非常不妥。

  虽然这种公开求助绝非出于道德绑架,但事实上已经把那些富豪推上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在求助信的公开召唤下,富豪回应还是不回应,捐还是不捐?不捐的话,在贫富悬殊的语境下,富豪自然逃不脱“为富不仁”和“见死不救”的指责。捐的话,可谁能保证这种求助的真伪呢?更重要的是,如果这次求助得到了回应,必然会形成一种求援的路径依赖,以后谁有困难,都会想到向富豪求助,中国有多少人需要帮助,富豪的家底够不够捐?

  针对社会中许多苦难都寄望于“献爱心”的现实,笔者曾撰文指出这是对社会爱心和民间道德的一种过度开发,爱心本是主动奉献的,爱心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被强制性地过度开发,爱心资源就会枯竭——与对社会爱心的过度开发相对,写信向富豪公开求捐,这是一种对慈善资源的盲目开发。“盲目开发”的意思是:不能以“直接索捐”方式开发富豪这种慈善资源。现代公益理论早已表明,对于富豪身上蕴含的慈善资源,只能以志愿捐助信托基金为中介进行开发,一个富人再有钱,另一个人再穷,也缺乏向富人直接要求财富的道德资格,中间必须有一个合法的慈善中介(富人向中介捐钱,穷人向中介求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