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家分析新疆湿地被毁造成禽流感传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4:32 时代商报

  时代商报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是一个人工水库,周边有30平方公里的湿地。这块湿地被称为“乌鲁木齐的肺”,这里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去年11月,就在这块湿地的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

  十多年来,王传波每年春秋季节都要来这里观鸟。 他是新疆观鸟会的召集人。王传波告诉记者:“青格达湖的湿地正在萎缩。” 7年前,他来到这片湿地的时候,到处都是半
人高的水草,几乎没有人的踪迹,人与候鸟几乎没有接触。而近两年来,周边村庄的鱼塘逐步向湿地推进,经常有人在这里放牧,设鸟夹打猎,许多湿地被附近农民开垦,稻田里鸟粪随处可见。

  有专家分析,正是候鸟与人的隔离带———湿地被毁、防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使得候鸟成为这场灾难的元凶。

  新疆是候鸟迁徙的一条重要通道。南疆、北疆和中部都在候鸟的迁徙带上。新疆境内的伊犁河、塔里木河、博斯腾湖等湖泊和湿地是候鸟栖息的驿站。以绿洲农业为主的新疆,居民也都缘水而居,人与候鸟一度曾隔湿地各自而居,而现在被开发的湿地却成了

禽流感的高发区。

  就在王传波每年都去的那片湿地保护区,保护区负责人夏玉东介绍,自保护区建立以来,已经有5000多亩湿地被开垦,因为没有围栏,这里成了周边村民的牧场。去年,附近的村民再次计划开垦3000亩湿地,在保护区的多次干预下,这个计划才被搁浅。同样是人类活动增多的乌鲁木齐市南郊乌拉泊水库湿地也发生了禽流感,这里的疫情发生地与湿地的距离更近。 2005年新疆发生的9起禽流感疫情发生地点无一例外都在水域湿地附近。

  早在禽流感来临之前,就有专家指出,候鸟的生存空间已过多被人打扰、挤占,这一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将面临禽流感暴发的危机。

  专家们认为,迁徙的候鸟是一个禽流感

病毒的大贮存库。虽然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村民务农、放牧时将病毒带给家禽的,但专家都认为此次疫情与人挤占候鸟的生存空间密切相关。近年来,人类活动和候鸟的生存空间越来越频繁地交织在一起,缓冲区域已不存在,家禽也失去了应有的保护屏障,人与候鸟的频繁接触加剧了禽流感病毒的传播。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谷景和曾经是一位鸟类研究专家,他也是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委员。谷景和指出,禽流感病毒在候鸟间一直存在。尽管目前禽流感传播途径还不明确,但湖泊、湿地对人类与候鸟之间却起到了缓冲带的作用,对湿地的保护已经是迫在眉睫。

  曾一度研究鸟类后转为研究有蹄类野生动物的专家谷景和说:“人与鸟接触紧密了,但对候鸟的关注度却不够。”据他了解,近年来,新疆一直没有候鸟监测机构,也没有研究鸟类的专家和科研项目,一些鸟类研究专家已经纷纷转行。王传波说:“我们对候鸟的迁徙路线和生活习性有详细的记载,但相关资料不知道送到哪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