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学习河津经验 又快又好发展(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5:23 山西日报

  河津让我看懂了“制高点”

  离开河津已有月余时间,但每每忆及河津,心中仍不时荡起感奋的涟漪。是它那令人叹为观止的产业规模及其强劲的增长态势使然,还是它业已走出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快速发展之路所致?直到最近我才释然于胸:实在是因为我在河津看懂了什么是“制高点”以及占领“制高点”对我们的煤焦企业乃至于我们的整体经济转型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

  在河津采访期间,我常常会想到长治市委书记张兵生四年前无论大会、小会,还是下乡都要强调的那句话:“我们决不能陶醉于煤焦价格高位运行带来的增长中,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先人一步地抢占市场制高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赢得主动,进而将全市经济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那时及至于以后很长时间,“市场制高点”于我一直是抽象而模糊的。

  直到离开河津时,回味着正在实现产业转型的河津煤焦企业在推进新一轮结构调整与整合时的那种主动与从容,我才理解了什么是市场制高点,也才理解了长治市在推进“新百强”建设时为什么会体现出那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当河津人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他们每次都抓住了发展的机遇时,我想,其标志应当是河津每一次都适时抢占了市场制高点。占领了这样的制高点,也就占领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拥有了使自己立身于产业高端的能力,进而使企业拓展没有竞争对手的“蓝海”有了可能。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和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力度的日益加大,我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站立在市场和产业制高点上指点江山。

  本报记者王俊文

  营造出更多的“洼地”

  大自然的法则是水往低处流,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各种要素向“洼地”汇聚。

  河津快速发展的奥秘种种,发展环境的宽松是其主要的一种。因其环境宽松,国家重点项目在选址上首先考虑河津,一个项目就可带动一片经济;因其环境宽松,本地众多的企业家立足本土创业,事业越干越大;因其环境宽松,外地的企业家纷至沓来,投资河津;因其环境宽松,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等都朝这块“洼地”汇聚,给河津带来大的发展机缘,使河津这个内陆城市迅速崛起。

  好的环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坐着能等来的,而是人的创造,河津通过“争、治、护、激”等手段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优先发展的局面,在河津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发展氛围。这个“小气候”的形成,表现出了河津决策者的胆识,他们不仅具有敢想、敢干、敢冒的精神,而且善于运筹帷幄,把握宏观,在发展中找准“角色”,让企业在前台唱戏,自己退身后台服务,且埋下身子,扎扎实实地为企业办事。回顾河津发展的每一步,都充满着风险,但他们不畏缩,把“乌纱帽”拿在手上,理直气壮地为企业撑腰壮胆,一心一意地谋求河津的发展,形成了经济发展中的“洼地”效应,汇聚了更多的能量。

  河津能形成“洼地”,我省的其他地方也能形成“洼地”,愿这种“洼地”在全省越多越好。

  本报记者薛广勤

  班子团结事业兴

  河津为什么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2005年12月上旬,我有幸被抽调进入“本报赴河津报道组”,随报社主要领导在河津进行了一周的深入采访,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我感到,该市除了环境、产业、民企、统筹等方面的原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这里有一个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

  班子团结干事出生产力,班子团结干事事业兴。河津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既团结又实干。在河津,为什么会有一个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敢想敢说敢干的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

  关键是这里有一对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党政一把手的“黄金搭档”。5年来,雷郭堂和刘振华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大事讲原则,小事勤商量。记者在河津采访时,不但没有发现“一把手综合症”引发的诸多问题,反而为他们的精诚团结深受感动。作为书记,统揽不包揽,善断不武断,信任不放任,大度不失度;作为市长,到位不越位,服从不盲从,“书记有话,市长有活;市委有号召,政府有行动”。河津的快速发展,更在于这里有诸多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四大班子领导,有一批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乡镇干部。

  团结干事加求真务实,是河津实现“龙门三跳”阶段性目标的真正动因。假如全省119个县市区都能像河津这样,那么,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关于全省“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何愁不能如期实现。

  本报记者杨木林

  时代需要跳龙门精神

  几年来,河津市实施“龙门三跳”发展战略,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3年进百强、4年翻三番的目标,由一个寻常小市一举成为全国百强。在河津市采访的日子里,我们眼前常常浮现出小鲤鱼跳龙门的壮丽图景。是啊,河津人正是靠着这种敢想敢说敢干的跳龙门精神,创造出一个现代经济奇迹。

  时代需要跳龙门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是时代的要求和我们的历史责任。因此,要像河津人那样有气吞河山的英雄气概,怀大气魄,干就干他个惊天动地,干就干他个灿烂辉煌。科学发展需要跳龙门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全面、持续、协调、快速发展,也要像河津人那样发扬勇敢加科学的精神,敢干但不胡干,大干但不盲干,牢牢遵循科学规律,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繁荣与生态环境优化并重,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实干苦干需要跳龙门精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我们脚下的路仍是坎坷不平的,各种艰难险阻仍是层出不穷的。因此,要像河津人那样不怕难,不怕苦,不怕累,不屈不挠地朝着既定目标奋力冲刺。

  “小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是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河津人跳龙门”的精神则是当今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如果说这次去河津采访报道收获颇丰的话,那么受到这种精神的强烈感染就是其中之一。

  本报记者管喻

  喜看墙里开花墙内香

  河津市,2002年成为山西首富,2003年跻身全国经济百强,2004年百强位置又前移12位,2005年财政收入突破20个亿,百强位置有望再前移。河津的发展变化,堪称是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百花园中开得最艳的一朵鲜花。

  对此,运城市委书记黄有泉把河津这个典型时时握在手上、挂在嘴上,常抓常夸,河津进百强后专门发电表示祝贺,百强位置前移市委又专门发出通报,号召全市向河津学习。对此,我省的闻喜、榆社、潞城等30多个县、市纷纷到河津参观学习,尤其是阳泉市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把河津“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当作振兴阳泉经济的法宝。

  对此,从2003年始,《山西日报》每年都拿出重要位置对河津进行连续报道,尤其是今年岁首,又从班子、产业、环境等五个方面对河津工作进行立体展示。

  我们可以看出,河津这朵“鲜花”无论是在全省还是在运城市,墙里开花首先是在墙内香,河津发展县域经济的成功经验已成为我省发展县域经济的“航标灯”和“宝贵财富”。

  过去有一种怪现象,“墙里开花墙外香”、“远方的和尚会念经”。说白了就是对身边的典型不相信、不服气,这种狭隘的思想和观念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当然,我们不反对到外地先进的地方去参观学习,但首先应注重“墙里开花墙内香”,虚心学习当地的、身边的好典型,才更容易出现“百花争春”的新景象。

  本报记者卢志峰(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