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泰顺农民出门争赚“技术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5:24 浙江日报

  记者王纲施晓义县报道组陈仲华

  本报讯(记者王纲施晓义县报道组陈仲华)春节临近,浙南欠发达山区泰顺县大批在外创业、务工的年轻人开始回乡。刚从日本回来的赖志西成了南院乡南院村的“明星”:出国务工一年带回3.5万元,引起村民不小的轰动。赖志西在2004年底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农民专项培训后,远赴日本务工。一年后的今天,他赚回的钱超过在家务农10年的收入。

  知识和技术拓宽了泰顺农民的就业路,县里实施的“农民知识化”工程让大山里的年轻人圆了“走出去”致富的梦想。据调查,泰顺目前已输出3.5万名技术农民,年平均收入接近2万元,其中100多人还通过国际劳务输出到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人均年收入达3.5万元。据中国人民银行泰顺县支行统计,今年春节前外出务工人员汇回家乡的款额就达5亿元。

  泰顺县94.3%的面积是连绵大山,人均耕地仅0.4亩,85%的农民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86元。面对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渴望,2003年4月,该县全面启动“农民知识化”工程,创新了农民培训和劳务输出机制,仅用两年多时间就让1万多农民改变了谋生手段,成为有知识有技能、能创业能致富的新型农民。

  政府捕捉用工信息,承接劳务订单,掏钱让农民接受“订单培训”。两年多来,泰顺县一方面利用各种渠道掌握劳务信息,使农民培训与就业需求实现“专业对口”,另一方面组织农民接受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诚信道德、政策法律等系统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机关干部主动到省内外联系用人单位,仅2005年就争取到外地务工岗位5160个。县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组织培训力量,开展了美容美发、施工建筑等29个项目的培训。到去年底,全县已有11620名农民接受培训掌握了新技能,拿到了《农民技能培训证书》。

  当地农民告诉笔者,政府“买单”提供专业培训,让他们赚到了“技术钱”,增强了“走出去”就业的竞争力。去年10月,“未来蓝领”学校———培民高级中学在泰顺创办,直接服务于未能升学的初中毕业生,把农家子弟培养成技术工人,学校的专业设置细化到“名茶加工”、“月子保姆”、“竹木雕刻”等20项。

  泰顺成立劳务输出信用担保中心,为经过培训的外出农民每人提供2000元“诚信担保金”。县政府保证,如用人单位因受聘者的诚信问题而导致损失,县政府不仅将向用人单位支付诚信担保金,还将帮助用人单位追究务工者的责任。目前,全县已向7076名农民发放了《诚信担保证书》,持证者就业率达到100%,至今尚未发现农民失信事件。“泰顺劳务”的品牌逐渐打响。

  与此同时,泰顺县还首创了向用工企业派驻协管员的“跟踪服务”方式。对聘用30名以上泰顺籍务工人员的企业,县里专门派遣机关干部以“打工挂职”方式担任企业协管员,帮助做好劳务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如今,全县已派出30名机关干部担任协管员,得到了用人企业与务工者的普遍欢迎。

  正是靠着“技术”与“诚信”双品牌,泰顺农民“走出去”就业致富的路越走越宽。县委书记周维亮说:“农民知识化工程,就是要让部分山区农民在学习中转型,在转型后转移,在转移中发展,走出去奔小康。”编后:把传统的农民改造为适应生产分工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泰顺全面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值得各地借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