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五里湖畔再现“高子水居”春节市民出游多了一处人文景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10:11 江南晚报

  本报讯记者莫雨报道五里湖畔渔池头原有一处小楼,是明代东林党人高攀龙隐居读书的地方,又称“高子水居”。高子水居毁于抗战时期,建国后曾有不少文化人士呼吁重建水居或设立遗址纪念碑石,却一直未有回音。日前,这一提议终于有了结果,在高子水居原址辟出了一个水居园。

  高攀龙(1562年-1626年),无锡人,明万历进士,熹宗时官左都御史。万历26年
(1598年),高攀龙因弹劾贪官,得罪奸党被革职返乡。高攀龙的旧宅在无锡市南上塘水曲巷。他回乡后,就在渔池头的五里湖畔围筑一条曲堤,在水中造了一座小楼,高攀龙命名为可楼,就是后人所谓的“高子水居”。高攀龙去世后,水居仍在。光绪年间,无锡人裘廷梁曾修建屋宇,刻高子遗像,并立碑石数块。

  1935年,爱国将领冯玉祥受命来锡组织抗战,曾慕名在“水居”住了一个多月。日寇得悉后,轰炸五里湖畔,可楼逃脱一劫,却炸断了宝界桥,炸死了无数湖鱼。

  冯玉祥为此写下了讽刺诗《二百条鱼》。可惜后来,“水居”还是在抗战期间毁于大火。

  据称,上世纪50年代还能在渔池头看到断砖残瓦,有遗迹可访。60年代末的“围湖造田”,把“高子水居”遗址填在泥土下了。

  据当地居民称,高攀龙的石刻遗像、碑石等均也被一名侯姓人士取走。

  那么,“高子水居”究竟是何面貌?记者从目前查找到的两份历史资料———清代窦镇画的“高子水居图”和民国初年的照片中看到,清代的水居十分简朴,可楼一半平房一半两层小楼,围有小园;到了民国时期更像一般坡顶白墙的普通民居。

  随着蠡湖景观湖岸线的打造,去年4月起,原高子水居处开始启建“水居园”。据介绍,水居园即太湖山庄以东到山水湖滨之间的一片沿湖公共绿地,占有2-3公里湖岸线。眼下,水居园的主要建筑可楼已建成,原先散落民间的数十幅楹联也已找到。蠡湖办副主任、总工程师杨志毅告诉记者,虽然这处在建的开放式公园也名“水居园”,主要建筑也叫“可楼”,但并非修旧如旧的原貌再建的。首先明代的水居已无法查证何貌,加上如果按照眼下掌握的史料图片来恢复,仅可楼就显得太小太简朴,与水居园开阔的绿地不和谐,因此眼下的可楼只能说是参照了“高子水居”的图片史料,恢复部分旧时的场景,并非原汁原味的可楼。

  据称,可楼的一部分将展示有关高攀龙的史料,以示纪念,另一部分将辟作茶馆一类的公共休闲设施。目前,水居园的外环境正在进一步整修中,并有望进一步扩大范围,春节期间市民出游已可见水居园的初貌,蠡湖又多了一处人文景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