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什么时候买菜也像逛超市(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16:34 常州龙网
什么时候买菜也像逛超市(组图)

什么时候买菜也像逛超市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什么时候买菜也像逛超市(组图)

什么时候买菜也像逛超市


什么时候买菜也像逛超市(组图)

什么时候买菜也像逛超市


  【题引】日历翻到2006年,买日用品都进超市了,买家电都进卖场了,说到买菜,却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有口皆碑、目标一致的地方。在发达国家,80%至95%的农产品是通过超市和大型食品商店流通的,而据调查,在我国大中城市,进入城市的70%的基地农副产品中,只有6%是进了超市。尽管10多年来常州市区兴建了许多室内菜场,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常州人的脚步依然常在露天菜场徘徊。没办法,菜场不同于其它,多数百姓家每天都要光顾。便利、价格、品质、环境……满足人们对它的种种诉求本身就是个难题。  

  【超市】没去买过菜的很少,天天去买菜的也很少

  

  一场大雨把进入冬季的常州城浇了个透心凉。一位阿姨在市中心的超市里气定神闲地挑选经过超市清洗的净菜。她一边自己动手挑菜装进塑料袋,一边告诉记者,平时都是这样在超市买菜的,去菜场比较少。超市的菜并不总是价廉物美,她指 着一种4.06元/公斤的进口菜说:“像这样比较贵又不大新鲜的菜是不会买的。像这个菠菜和菜场的价钱差不多,也很新鲜,在超市买就挺好的。”

  让记者惊奇的是,这位阿姨家住锦绣东苑,离超市很远,赶来买菜难道是因为家附近没有菜场?阿姨回答:“有啊,锦绣菜场就在家门口。”但她还是愿意坐超市的免费班车到超市逛逛。“主要是干净,还有放心。”阿姨说,别看菜场有时候价钱便宜点,给小贩扣扣秤头都不够。“买蔬菜还没有多大来去,要是买鱼买肉就很难说。在超市买毕竟有信誉,不用讨价还价,不怕扣秤头,省心。”她还说:“像老年人喜欢夏天到超市转转,里面有空调,很舒服。”

  舒适、菜干净、买得放心,超市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买菜环境。要说谁家从没在超市买过菜,似乎很少。但要说谁家天天在超市买菜,似乎也很少。常州有蔬菜、荤副食品供应的大卖场毕竟只有几个,去一趟要停车、要寄包,至少花半个小时,而且除了特价商品,价格多数较高。

  【露天菜场】环境和价格,很难两全其美

  穿堂风冷飕飕的,头上的雨棚还在漏雨。对这种恶劣天气,在东下塘做了20多年小刀手的苏师傅已经修炼得没有脾气。雨天这个狭长的市场很冷清,只有两头有点生意。来的顾客也都穿着雨衣,打着伞,很匆忙。用苏师傅的话说,菜场的生意叫“刮风一半,下雨全完”。

  要不了多久,东下塘菜场就要搬进旁边建好的天禧广场了。据市场办公室介绍,广场专门有一块是按照室内菜场规划设计的,通风、排水等设备一应俱全,条件比露天菜场好太多了。然而对于这个消息,苏师傅和其他菜贩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兴 奋:“搬到室内无非就是人舒服点,要说从此不管刮风下雨,天天好生意,我看不见得。再说了,条件好摊位费也要涨啊。”市场管理人员也直言不讳的告诉记者:“管理费是肯定要涨的,恐怕要比现在高出一倍。现在我们的小刀手一个月只要交几百 元,而一些室内菜场一个月三四千元都有。”而摊位费必然影响到市场的菜价。东下塘菜场的菜价在市区一直算是比较低的,比如蔬菜价格,比有的菜场便宜0.5到0.8元一斤。而搬迁以后这种价格优势必然不复存在。

  不过,苏师傅言语之间仍然对搬迁怀有期待:“人多生意就好,人少生意也少。”在他的记忆里,生意好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周围是青果巷、西瀛里等居民密集的老城区。“以后生意怎么样就要看周围有多少人搬进来了。”他抬头望了望旁边正在建的新住宅楼。

  【室内菜场】不是建一座楼这么简单

  早在1999年,中山门菜场就由马路市场改建为室内菜场。从室外搬到室内,并不是建一座楼这么简单的事情。“一开始门前全市路边摊,市场一半在室内一半在室外的情况持续了一两年。”市场副经理胡荣根说,经营者往路边跑,居民也图方便在门口买,造成进场的正规摊位交了管理费,生意却给路边摊抢了。直到周围老住宅区拆迁、马路拓宽,加上工商、城管等部门的管理,给予优惠政策降低摊位管理费才终于将大部分摊贩招安,真正形成室内市场的格局。

  然而不久,新的问题又来了。路边摊没有了,市场门口却出现了大量经营蔬菜、水产、肉类的店铺。他们租用的都是周围的私人店面,选择这些经营项目当然是因为这里有个菜场,人们会来买菜。换句话说,也是借用了中山门菜场的资源。菜场的经理周志清管这叫“市场的延伸”,这种延伸让场内生意受到影响,菜场却无权管辖。这些店铺有合法的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居民在这里买东西确实比进市场还方便。“楼里的生意不如楼外的,二楼的生意又只有一楼的一半。”周志新说,这让市场内的摊贩生存艰难,这样势必影响到菜价,最终影响市场的

竞争力

  菜场周围能不能经营和菜场相同的项目?记者咨询了天宁工商分局市场处监管科。监管科的陈科长说,在市场改制之前,他们确有此规定。现在菜场属于投资建设的公司所有,他们也没有硬性规定,顶多只能说有这么一项君子协定:菜场周围50米内不能经营和菜场相同的项目。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只要合法,这些私人店面租给谁,经营什么项目工商部门是无权干涉的,因此他们也很两难。

  【超市化】众口难调,市场需求说了算

  前几年,在福州、广州、南京等城市曾掀起一阵叫做“农改超”的风潮,就是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从字面上看,“菜市变超市”值得期待,人们可以到环境洁净、没有异味污水的生鲜超市购买净菜。从长远来看,这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然而很多城市“农改超”在众所瞩望中开始,在黯然神伤下收场。南京曾轰轰烈烈开了8家生鲜超市,最后全部倒闭。广州的生鲜超市进入过中国

零售业30强,也没能走到2006年。

  “农改超”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生鲜超市能不能立住脚,首先要看价格。常州商业网点办公室主任张平清说,生鲜超市需要一套完善的净菜供应配送链,减少中间环节才能保证较低的价格。而建立这样一条

供应链是需要规模的。而且即使建立了低价生鲜超市也会遇到问题。重庆的生鲜超市曾遭到菜农的排斥,这和“雨润”在常州的遭遇相似。

  而且“农改超”也要和市民的消费水平和需求适应。一位市民说:“超市化会不会不方便。最好能像敞开式公园一样,推着自行车进去买了就能走。”另一位市民说:“露天菜场周围有很多熟菜店、点心铺、杂货店,去一趟菜场不止买菜,还可以连带逛逛买到很多东西。要是改成超市,品种就太单一了。”

  张清平说:“到超市买菜是发展趋势。可是在老小区,还能见到最困难的居民连电灯都舍不得开,恨不得点蜡烛。对他们来说菜价相差一分钱都大不一样,跟他们谈进超市买菜毫无意义。”常州第一步是针对新建小区规划建设一些定位较高的室内市场,如会馆浜菜场等。现在,清潭路等地也出现了生鲜超市,他们不是政府行为也不是全国连锁,而是自发建立的。常州的菜场会随着市场需求的转变,逐步进行超市化过程。

  【链接】到2010年,我市菜市场的规模及布局发展目标

  

  内圈层:保留1-2个中心菜市场,为周围的生鲜超市提供净菜配送服务;保留2-3个中型菜场,直接面向居民服务;取消小型菜市场,以生鲜超市取而代之。

  中层圈:根据居民分布情况,把8到10个中心菜市场发展为向生鲜超市提供净菜配送服务的核心菜市场,保留30个左右的中型菜市场,80%左右的小型菜市场被生鲜超市取代。

  外圈层:围绕蔬副食品生产基地,重点建设10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和蔬菜、畜禽、肉蛋物流配送中心,既能够向内圈层、中圈层提供充足的蔬副食品供应,又能够体现常州农业特色,发挥对外辐射作用。根据居民分布情况,加强中型菜市场建设,适度发展小型菜市场,取缔马路市场。  

  秦亚乔文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