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活时评:政府应理直气壮关爱弱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03:16 新桂网

  据《新京报》1月24日报道,安徽省政府近日出台规定,除关闭破产企业外,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本企业职工总数的20%或一次性裁员200人以上的,必须提前30日向当地政府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应该说这是一项有瑕疵的制度。比方说,企业一次性裁员199人,政府该不该干预?一个10人的企业裁员2人,达到了20%的临界线,政府该不该干预?企业分批裁员,总量远
远超过200人,政府该不该干预?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答案。但我以为,对这项制度的解读,不应拘泥于细节的缺陷,而是把握其关爱弱者的立场。

  照理说,劳资双方在利益博弈中应当处于对等地位,但需要明白的是,这种对等往往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时下的劳动力市场中,由于就业岗位总体上非常稀缺,资方在利益博弈中往往占据绝对优势。企业一旦陷入经营困境,裁员就会成为资方的第一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介入企业裁员,引导企业尽可能通过相对缩短工作时间、适当降低劳动报酬等措施稳定就业,对于减轻职工损失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当然,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的冲击绝不仅仅指向职工。就经济损失的绝对值看,资方肯定会比职工大得多。一次毁灭性的亏损可能使企业老总倾家荡产,而职工顶多不过另谋饭碗。同时,劳资双方博弈过程中,职工也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应获得道义支持。但是,如果我们着眼投资者的整体生存状态,就会发现在时下的语境中,资本拥有者事实上已经获得尊崇的地位和极大的自由。那么,对于绝大多数员工而言,由于个体能力的弱小和占有资源的缺乏,除去依靠工会组织保护之外,还必须有赖于政府。

  应该承认,企业裁员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经济行为,主要应受制于市场规律。规定在企业一次性裁员20%或超过200人时方才介入,体现了政府绝不轻易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小心翼翼。企业一次性大规模裁员,已经表明经营不正常。政府及时介入,有助于了解掌握行业状况,帮助企业制订应对策略,并通过行政行为改善投资经营环境。同时,政府保护职工利益,也有助于密切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双方共渡难关,使企业尽快重获生机。从这个意义上看,政府介入企业大规模裁员,并不是对企业自主经营的粗暴干预,而是政府作为公共组织对企业生存发展的责任。

  在一个弱者权益容易受到损害的环境内,政府保护弱者的立场,就是致力于公平与正义。政府对企业大规模裁员设立行政许可,体现了对广大职工利益、权利和尊严的维护。在市场力量日益强大的时代,政府以有形之手关爱弱者,势必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朱述古)编辑:杨东作者:朱述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