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热点解读:松花江的鱼可以吃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07:10 中国广播网

  

热点解读:松花江的鱼可以吃了

  中广网北京1月24日消息 备受关注的松花江污染对生态环境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冻入冰中和沉入底泥的硝基苯会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今后污染防治工作将如何展开?在1月24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对这一系列问题作了明确解答———

  评估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冻入冰中和沉入底泥的硝基苯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问题,沿江两岸地下饮用水可放心饮用,水产品及农畜产品也可放心食用

  经过相关部门和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以及吉林、黑龙江两省的40多个科研单位几百名科研人员的艰苦奋战,松花江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冻入冰中和沉入底泥的硝基苯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问题,沿江两岸地下饮用水可放心饮用,水产品及农畜产品也可放心食用。

  周生贤说,就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冻入冰中的硝基苯较少。另外,由于松花江底泥以沙质为主,沉入底泥的硝基苯有限,加上春天开江时水量较大,因此,今年春天冰体融化和底泥释放不会导致松花江水质超标。

  评估项目组还对沿江两岸48眼监测井进行了调查和评估,除了个别地区监测井检出微量硝基苯但符合我国饮用水水源地标准外,其它均未检出。沿江两岸地下水饮用安全有保障。

  评估项目组在松花江采集了数百尾鱼类样品,研究表明,在污染带通过25—30天后,松花江鱼类中硝基苯含量很快降至食用安全含量下,可以食用。评估项目组对松花江沿岸10公里范围内可能受影响的农灌区及畜产品养殖基地进行了调查,乳、蛋、肉样品中均未检出硝基苯,沿江两岸的农畜产品可放心食用。对大豆等五种作物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今年春季使用松花江水进行灌溉不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国家环保总局要求,要继续深入开展松花江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研究,科学指导今春化冰期及以后的污染防治工作,并按期在3月份提交下一阶段研究报告。

  今后污染防治围绕三大重点

  加强环境监测;继续做好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长效机制,用2—3年时间构建起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环境预警监控网络、环境监测网络和环境监察执法网络

  据周生贤介绍,松花江今后的污染防治工作将围绕以下重点开展:

  继续加强环境监测,确保沿江人民饮用水安全。具体包括:继续加强松花江、黑龙江水环境监测工作,在松花江干流事故发生点下游至黑龙江抚远段共设16个监测断面监测地表水;加强沿江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继续开展松花江底泥、冰及水生生物监测工作;继续开展中俄界河联合监测。

  继续做好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环保部门严密监控沿江污染源情况,做好入春前沿江巡查防控工作。加强城市供水安全管理,特别是保证沿江取水口取水安全。密切关注水质对鱼类的影响,加强水产品安全监测工作。做好爆炸现场残余物的处置工作,防止新的环境污染。

  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长效机制,切实加强环境应急工作。用2—3年时间基本建成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构建起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环境预警监控网络、环境监测网络和环境监察执法网络,提高环境应急工作预警预测、监测、处置、后期评估和修复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中长期治污规划已编制完成

  规划以解决沿江人民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争到2010年确保流域内90%以上的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目前,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将在近期报请国务院审批后实施。”周生贤介绍,该规划以解决沿江人民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争到2010年确保流域内90%以上的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该规划有四个特点:一是把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纳入全国流域水污染治理重点;二是坚持把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工作重点;三是把环境监测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四是明确责任,实行规划到省、任务到省、目标到省、资金到省、责任到省的“五到省”责任制。

  周生贤说,组织实施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要优先保护大中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改善流域内对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影响大的水域水质,通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清洁生产、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进一步改善松花江水环境质量。

  环保总局污控司司长樊元生介绍说,2004年在松花江干流支流62个监测断面监测的结果显示,有1/3为Ⅴ类或劣Ⅴ类水质。到2010年,中国将实现松花江的干流水质达到Ⅲ类,15条主要支流的水质达到Ⅲ类或者Ⅳ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