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国时评:“探亲账本”呼唤社会的“敲门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07:18 新桂网

  家住邯郸市广平县焦庄村的程奶奶因不能经常见到子女,特意建了“子女探亲账本”,将子女回家的时间和次数记录下来,她还准备设个“回家奖”,鼓励两个子女常回家看看(据《燕赵都市报》1月24日报道)。

  在窗外已经依稀传来鞭炮声,“年味儿”越来越浓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探亲账本”是很容易让人感觉悲凉的。话题似乎还是那个老话题:如何让这
些“空巢老人”在温饱之外还能更多享受精神上的安慰与富足?笔者以为,面对这个“探亲账本”,我们应该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探讨,避免空发一顿“作儿女的常回家看看”之类的干瘪结论。同样身为人子人女,扪心自问,谁愿意扔下自己的老母亲独守乡间空屋,一年到头盼干两眼?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身为社会机器一个螺丝钉的我们,谁又能想什么时候歇,就什么时候歇;想什么时候回家,就什么时候回家?当然不能。总有太多工作和应酬等着,所以,如何让“探亲账本”不再写满惆怅而是写满欢笑就不能单单依靠儿女们的“觉悟”。原因很简单:许多时候他们是身不由己。

  但是,面对这个“探亲账本”,仍让人不由自主产生心酸念头。那么,如何让这“探亲账本”能够真正唤来“敲门声”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做儿女的尽量克服客观困难,争取多回家看看;其次是老人们应该“走出家门”,积极参与丰富的社会、文化活动,这比天天在家里看“探亲账本”要好得多;再次是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这个社会问题,像上述报道中提到邯郸当地民政部门联合倡议发动了近千名志愿者随时待命,在必要的时候充当老人们的临时儿女,给老人送去一份孝心,陪老人过一个温馨、祥和的春节。这就是一个不错的举动。

  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儿行千里之后,何尝又不为家中父母担忧?人同此心,所以,才会有面对“探亲账本”时的感同身受。当我们将身边的老人都当成自己的父母,像上述报道提到的志愿者那样,去敲开那些寂寞老人的房门时;当政府多多创造条件,让老年人有更多解除寂寞的途径时;当老人们有了更多活动空间,天天“忙得很”时……这个“探亲账本”才会有可能去除悲凉况味。

  家在心中,家在爱里。有爱就有家。

  (河北 李家伟)编辑:杨东作者:李家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