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古牌坊下追寻长沙文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08:54 长沙晚报

  

古牌坊下追寻长沙文脉

  当年的学宫就留下了这个“贤关”牌坊见证历史。舒薇 摄

  它是长沙今日惟一保存完整且修旧如旧的古牌坊,是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者,也是旧时长沙最高学府的标识建筑。旧时,文人骚客,无论职位多么显赫,在此牌坊下
经过,都必须下马落轿。昨日,西文庙坪老街复古改造完工,行走在文人骚客曾经踏过的麻石古道上,沉淀已久的文化历史慢慢释放。

  明清风貌重现文庙坪

  与几个月前来文庙坪见到的情景不一样的是,民房簇拥下的“贤关”牌坊已获“解放”,它立在一块空坪内,格外壮观,向世人展示着威严。天心区街巷提质改造指挥部负责人刘克平领着记者一路看过来:全长220米的西文庙坪巷东起东学巷、西止西学巷,南临修文街、北接上黎家坡,以“贤关”石坊为中心的牌坊广场位于其正中。青灰色的石墙砖、雕花的镂空窗格,让老街再现明清风貌。要说当年文庙宏伟规模,从老街墙上刻着的“长沙学宫图”上可看出个轮廓。

  八旬老太细说牌坊“逃生记”

  “这里好些地方变回了老景致,快照个相做纪念吧!”家住修文街82岁的易秀英老人硬要记者在“贤关”牌坊前留影。老人说,她在此住了近70年。当年这里曾有3座牌坊,历经“文夕大火”和“文革”浩劫,学宫几乎被破坏殆尽,就留下了这一“贤关”牌坊。老人回忆说,这个宝贝还只是学宫府的左坊,另有右坊为“圣阙”,背后题字“德备天地”,两牌坊造型一致。老人说,周边居民搭建的棚屋还救了“贤关”牌坊“一命”:“文革”时期,“贤关”牌坊被视作“四旧”列为拆除对象,正反两面都打上红叉,可由于周围房屋密密麻麻,拆起来实在困难,才得以幸免于难。

  专家讲述文庙历史

  “千年来,西文庙随长沙城变,跌跌宕宕,数度毁弃,又为历代朝官勉力重修扩建。”说起西文庙的历史,湖南历史学家陈先枢如数家珍。

  “对照清光绪年间的‘长沙府学宫图’,就可窥当时的恢弘气势!”陈先枢说,古代文庙是供奉孔子之所,文庙与官学结合,行“左庙右学”之制,所以百姓习惯称学宫为文庙。北宋治平元年,潭州知州吴仲复在长沙城东南大兴土木,建设学宫,将庙学改为州学,这就是长沙府学的开端。学宫历经元、明、清,数次遭战火所毁,之后又复修、增建。民国后长沙府学宫被省政府征用,直到1938年,学宫毁于“文夕大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