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富裕之后忧更深--记任丘市张施村党总支书记张书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09:51 河北日报

  手握上亿元“家产”,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按理说,任丘市张施村党总支书记张书和的日子应该志满意得。然而,1月12日,记者见到他时,这位年近六旬的当家人却满怀忧虑:“现在日子好过了,有的年轻人懒了,不思进取了,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怎么走出‘富不过三代’这个怪圈。”

  穷村村官难当,富村村官也不好当。在宽敞明亮的村会议室里,“任丘第一村”的
当家人向记者念叨着“从政”近30年的经验。

  “村官要想有权威,吃亏、吃亏、再吃亏。”

  “当干部就得严于律己,特别是富村的当家人,背后更是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张书和说,“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不仅不能贪污村里一分钱,更要受得委屈能吃亏。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服你。”

  多年来,张书和就是这样做的。“大碱洼,白花花,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涝不旱收碱嘎巴”,曾是张施村以前的形象写照。为改变这种状况,1976年,血气方刚的张书和毅然辞去公社卫生院院长职务,回村当了党支部书记。当时,一个壮劳力一天才挣8分、1角,张书和在卫生院月工资36元,一人顶10来个人。看到张书和“金饭碗”不抱,却来收拾烂摊子,村里人跟着他甩开膀子猛干,常常是“干到廿九,吃了饺子又动手。”两年后,张施村人第一次用自己打的粮食填饱了肚子。

  改革开放后,头脑灵活的张书和在村里第一个做起了生意、办起了厂子,第一个买来了电视、

冰箱等,成为张施村“首富”。看着乡亲们还过着穷日子,1987年,他关掉眼镜厂,卖掉运输车,承包了连年亏损的集体砖厂,当年就获利11万元。此后又办起了造纸厂、冶炼厂等村办企业,每个厂子都赚了大钱。“这几年,书和可发了!”就在村里人议论纷纷时,1998年,张书和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把自己应得的500多万元奖金全部交给集体。村民们都清楚,500万元意味着什么。

  让村民更服气的是,1998年村集体企业改股份制时,张书和做出了他们渴盼的决定。当时集体净资产有2000多万元,人们都知道,按照企业发展势头,每一股都意味着一大笔钱。有的村干部想多分些股,主张按贡献分,并一致认为,书和贡献最大。张书和明白,正是靠着这些人的苦干,才有企业的今天,在市场经济下,按贡献分也不过分。但他说,如果这样分,村民肯定不服气,村里会乱。他耐心做通村干部的工作,做出了按人头平均分股的决定,全体村民每人持股1.2万元。不少人说,有的企业改制把钱改进了个人腰包里,而书和却从自己兜里往外掏!

  张书和觉得这些亏吃得值。他说,这么多年来,村里没有一个上访告状的,要不是这样,也换不来今天的大好局面。他编了一段顺口溜来总结自己的心得:当村官要能吃亏,永远不把包袱背;当村官要多吃亏,工作才能向前推;当村官要想有权威,吃亏,吃亏,再吃亏!

  “要牛劲儿,更要猴劲儿。”

  经过近30年的努力,张书和领导的张施村成为“任丘第一村”,他任总经理的河北星火集团,2005年完成社会产值2.8亿元,全村人均纯收入8600元,人均纳税4000多元,人们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

  创业艰难百战多。当初建第二造纸厂时,时近腊月,造纸设备从天津运回来,由于旧厂房低,没法用吊车。张书和就找来绳子、木棒,和30多个人一起用最原始的“木棒滚动法”,连推带拉把设备滚到了厂房里。大年三十,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家家户户都在包饺子,张书和还带着一帮人在叮叮当当地安装设备……

  “没有那股牛劲儿,不可能有张施的今天。”张书和自豪地说,“但在市场经济下,更要有猴劲儿,要从传统的吃苦耐劳、诚实本分向能人型、知识型、技术型转变。”

  这些年,张书和大大小小办了近20个厂子,每办一个都能发财。谈起秘诀,张书和说,看准了的事情,就要甩开膀子干,以最快的速度争取效益;决不能左一个考察、右一个论证,如果那样,连西北风也喝不上。考察论证第三造纸厂时,每吨纸只有3000元,敏感的张书和觉得价格会涨,仅用3个月就把厂子建成了。结果一年后,每吨纸涨到了6000多元,不仅当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还创利税100万元。

  尽管现在村里富了,张书和并没有沾沾自喜,相反更有一种忧患感。这几年,他不断带着村民到周围富裕村去学习。特别是从献县小屯村回来后,这种忧患感更加强烈:小屯村的富是建立在各家各户基础上的,一根茂盛的枝枯萎了,还有其它枝叶来提供养分;而张施村是建立在村办企业上的,集体这个大树倒下了,受害的是整村老百姓。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激烈的市场博弈中,谁也不敢保证公司长盛不衰。从商场中拼搏过来的张书和深深懂得,现代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他开始精心打造泽及后代的“人才高地”。力排众议,拆掉了年盈利百万元的砖厂,投资2000万元建立了高标准的寄宿制中学;请来河北工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为公司绘制发展战略蓝图,与天津科技大学建立紧密协作关系;举办农民夜校,举办素质教育月,选拔优秀的年轻人外出“充电”,在村里开办英语培训班。

  “懂电脑,会开车,致富技能装心窝。会英语,着西装,英俊潇洒走四方。讲党性,讲原则,为人正派不出辙。讲文明,有修养,爱好学习有理想。这是村里对年轻人的要求。”张书和说,“有人才,就永远有希望。”

  “发展必须依靠群众,发展更是为了群众。”

  每到夏季,张施村都组织村里老人到白洋淀、鄚州大庙等地观光游览。如今,在张施村,人们普遍感到日子过得丝毫不比城里人差:村里实行了退养制度,一到年龄,就逐月领生活费;孩子免费上中小学,考上中专、大专、本科的分别奖励1000元、1500元、2000元;村里有浴池、理发馆、图书馆、影剧院、老年人活动中心、殡仪馆,每月每户供应一罐液化气,过年过节还发东西分红。

  “发展必须依靠群众,发展更是为了群众。”张书和认为,有了钱,就该以人为本,办好一家一户办不到的大事,办好群众需要的实事,让村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近年来,在张书和倡议下,村里先后向农业投入近400万元,实现了统一耕种、浇灌、收割的机械化作业,使村民彻底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两腿泥巴一身汗的历史。

  这两年,村里投资近300万元,修筑公路近10公里,彻底解决了交通不便;2005年又投资1800万元建起了一所高标准的中型综合

医院,让本村和周边市县的危重病人能得到高质量的治疗。

  生有尽,业无穷,勤无价,耕耘为天下。“居安思危,决不敢高枕无忧。我们将永远处在爬坡路上,不断向前向前,让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加富足。”张书和说。本报记者胡博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