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探亲账本”呼吁“社会记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10:40 大洋网-广州日报

  □周稀银

  “12月19日,女儿回来住了两天;儿子1月19日回来一天……”1月21日,家住广平县焦庄村的程奶奶又在自己的账本上记下了一笔最新的“收入”。因不能经常见到子女,独居的程奶奶特意建了“子女探亲账本”,将子女回家的时间和次数记录下来。她还准备设个“回家奖”,鼓励两个子女常回家看看(《燕赵都市报》1月24日)。

  像程奶奶这样特意建立“子女探亲账本”的为数不多,但如她一样渴盼精神赡养的老人不得不令人关注。“每逢佳节倍觉冷”,春节来临成了无数“空巢”老人的精神灾难。一首《常回家看看》,唤醒了多少儿女回家过年的心境。然而,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种种因素迫使更多的子女无法尽孝,社会现实“铸就”了老人们的节日无望。所以,程奶奶的“探亲账本”不仅仅是留作子女记录的,更呼吁我们的社会担起“记录”的重责。

  面对新春佳节的来临,我们的社会如何在“空巢”老人们的“探亲账本”上做好记录,应该是有所为而又大有可为的。

  首先,体现节日人文关怀,给予在职人员回家“记录”的机会。政府及各社会团体不妨对在职人员作个调查,对于那些因工作不能回家团圆者不妨做适当调整,让那些情况稍好者顶上去,从“解放”在职人员入手,尽可能增加家庭团聚的面。还可对部分因工作关系多年未能与父母团聚者,给予假日奖励和经济补偿,以促进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的交融。

  其次,借助现代化手段,满足“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子女不能回家,当然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等形式来做适当慰藉。但见书不见人、听音不见面,还是让老人们遗憾多多。1月23日,山东济南的百岁老人李静轩通过网络通讯软件与远在北京的女儿聊天。为了能和子女经常“见面”,老人从2005年12月开始学习使用电脑,目前已能通过互联网与远在外地的子女联系(《中国青年报》1月24日)。可见,借助互联网、可视电话等现代化手段,可大大缓解“探亲债务”。有关部门可组织有能力的老人集中培训,让他们“自解”并“解人”。同时,可以采取集体团拜、个别对话的形式,尽可能给予老人们与子女“遥控会面”的机会,减少缺憾。

  第三,民政部门领衔担纲,组织好“亲情候补”小分队,化解老人们的节日孤独。据报道,广平县民政部门为使类似程奶奶这样的1000多名“空巢”老人过一个高兴年,倡议发动了近千名志愿者随时待命,在必要的时候充当老人们的临时儿女,给老人送去一份孝心,陪老人过一个温馨、祥和的春节。这是一个十分温情而又有效的举措,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就像过去解决经济贫困一样解决精神贫困,意义非凡。

  过节团聚是一份晴雨表,它能测试出社会的冷暖。我相信,只要社会共同关注,集体记录,老人们的“探亲账本”定会留下精彩的篇章,还将从狭情窄义中突围出来并逐步隐退,奏响社会大同的和谐乐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