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辽宁省军区陆军预备役给水工程团为民防氟改水记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12:02 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1月25日电(人民日报记者冯春梅 新华社记者张宝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胡承山)历史将一个曾为青山绿水的偏远小区——辽西朝阳,变为地方性氟中毒的重灾区。辽宁省军区陆军预备役给水工程团受命担负起防氟改水的重任,决战高氟区。

  经过3年的艰苦决战,给水官兵们在辽西地区打出防氟深井103眼,结束了高氟区3.7万人饮用高氟水的历史。给水团获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
荣誉称号。

  铭记党和人民的殷殷嘱托

  年轻人因一口黄牙不敢张口笑,一些年长的人因“大骨节”病而伸不直手,有年老者的骨骼变形而瘫痪在炕……在辽西的一些贫困山区,由于地表水和浅层水的含氟量严重超标,致使氟中毒十分普遍。

  群众的疾苦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2003年7月24日,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决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辽宁省委、省政府也作出加快全省防氟、防病改水工程建设的决定。最终,军地各级党委把支援辽西地区防氟改水的任务交给了给水工程团。

  这个团组建于上世纪70年代,几十年来,白山黑水间到处留下了官兵们探水钻井的足迹。他们曾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打井1300多眼,其中为贫困地区打井800多眼,解除了80多万群众的用水难题。

  7月26日,给水团团长王永胜接到上级的加急电报,火速从百里外的演兵场赶到军部,破例参加军常委会,当场受领了任务。

  然而,这支由工程兵转隶的给水部队,将面临着由集团军转隶到预备役部队的精简整编动员。近千名的官兵中将有60%转业退伍。

  整编动员会上,官兵们服从组织决定,去留安心;为民找水的誓师动员会上,官兵们摩拳擦掌。高级工程师苏勐刚刚办理了退休手续,又主动请求再上钻井一线。留队的骨干中,有86人谢绝了地方用人单位的高薪聘请,有37名专业技术骨干放弃了已经在地方联系好的工作,联名申请留队参战。还有67人主动放弃休假、15人带病坚持工作、9人推迟了婚期……

  这一切,都意味着给水团面临的将是一场大规模的攻坚战。

  风雨挺进高氟重灾区

  正值雨季,给水团的第一支物探分队出发了,他们将在最短的时间摸清高氟水的分布,准确掌握第一手水文地质资料。

  高级工程师高玉才带领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和踏勘战士,每人扛起30多公斤重的勘探仪器,挺进高氟地区,展开了地毯式勘察。

  近90多个井位每个井位就要确定10个以上的勘察点,每个点的测量都要由8名战士在方圆1平方公里的地方,按照地质地貌不同的变化特征测量几十个来回。一天下来,他们手脚肿胀,夜里还要在帐篷里整理水文资料,分析每个点地下水分布情况,确定好井位,做出钻探设计。

  一天夜里,官兵们在辽西彰武县勘测时,帐篷突然被狂风掀开,随之又下起了倾盆大雨。他们手扯着雨布围在一起,保护勘探器材和水文资料……就这样连续工作了60多天,物探官兵走遍辽西地区100多个乡镇、600多个自然村,勘测水源点509个,科学测定井位96个,获得了详实的水文地质资料。

  此后,给水团的一支支钻井分队相继挺进高氟区的钻井标点。在高氟区的偏僻山村,有的村因打过多眼“死井”而不敢再打了,有的村民迷信风水不让打深水井,也有的村民为了保住自家水井卖水的利益不支持打井。在满达营子村,一家哥俩在半山腰打了一口井,向村里人家卖水。给水官兵钻井需要水,只好每天从山下的小河里往山上一盆一盆地端。哥俩被感动了,不光开闸放水,还让出了井位。

  在向高氟区挺进的过程中,团党委组织官兵开展了“一专多能”的综合培训活动,使84%的干部既懂指挥又懂专业,89%的战士掌握了3种以上专业技能。高氟区地质复杂,为解决防氟改水中的找水和除氟两大技术难题,给水团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总结出5种特殊地层找水方法和7种防氟工艺,摸索出“全孔取芯、逐层分析、分层止水、跟踪化验”等防氟改水措施。就这样,给水团的官兵战胜了重重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挺进。

  百战百胜的“给水神兵”

  这是一支钢铁组成的给水大军,这是一批有着钢铁般意志的“给水神兵”。在交通难、找水难、钻探难、成井难的“四难”地区,给水团官兵打响了一个又一个攻坚战。

  2003年8月,给水团在干沟子村打响了防氟改水的第一仗。

  仲夏的辽西,白天井台热得烤人,晚上蚊虫朝着灯亮扑。由于地质复杂,花岗岩硬度大,钻进十分困难,钻进到15米时,提取的岩芯足有2米长。钻到70多米时,完整基岩就像一座无缝的石头山,挡在了钻头下。团长王永胜带着技术人员对这一地域进行超密集的勘测定位,把岩芯与物探剖面图细对照,判定这口井深层有断裂构造带能打出水来。

  团长一声令下,钻进继续。

  28个昼与夜过去了,当钻进孔深163米时,奇迹出现了,水从地下岩石的裂隙中喷涌而出。顿时,官兵们高声欢呼起来,村民点燃早已备好的鞭炮。干沟子村一位“盼水妈”手捧着水碗,跪谢子弟兵。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甘招乡地下水资源匮乏,有5个村庄的7000多人长年饮用高氟水。几年来,他们先后请了10多支打井队,留下的却是20多个“干眼”。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甘招甘招,干打没招,只听钻机响,不见水流淌。”

  钻井二连官兵对散落井边的岩芯和岩粉进行研究,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分析认定山腰有一条含水带,最终把井位选在了半山腰上。村上人听了头直摇:“这不是胡闹嘛,山下都没水,山上怎么能有水呢?”

  经过39个昼与夜,官兵们终于在197米深处打出了含水量丰富的沙岩层。成井后,日出水量达800多吨。村民兴奋地又编了一段顺口溜:“甘招甘招,神兵有招,井位定在半山腰,打出甘泉水滔滔。”

  朝阳县王营子乡黑虎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全村2360口人吃水靠一个积满山水的蓄水池。这种地表水含氟量超过规定指标的5倍,而且一到夏季,霉烂变质的水池,发出刺鼻的腥臭味。

  2004年初夏,钻井一连进村打井,正赶上一支外地打井队撤出村子。一进一出,老百姓为给水兵竖大拇指。朝阳市副市长、预备役给水工程团的第一政委韩军赶到村里为官兵们助阵。

  29个昼与夜,一眼百米的深水井打成了,日出水量达到每秒6.9升,水质清澈无氟。水井竣工那天,村民们在官兵帮建的水泵房墙上写下了一副对联:“除氟害,给水兵奉献黑虎村;饮甘泉,救命之恩永世难忘”。

  兵与水的较量,昼与夜的抗争。几年来给水团官兵在辽西大地上,打出防氟深水井103眼,最深的水井达到237米。滚滚清泉水让131个长年饮用地表水和浅层水的村屯,挣脱了氟魔,有13个贫水的村屯撤销了整体迁移的计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