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周不上网不看电视有何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00:15 红网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一个课题组正在进行中国内地首个媒体控制实验,其具体内容是:在即将来到的寒假中,让全市中小学生作一个尝试,一周不上网不看电视。(1月20日《新民晚报》)

  从1月21日到27日这7天的时间里,在上海有24个中学生被“禁止”看电视或上网。并非这些孩子犯了什么错误而被剥夺了看电视、上网的资格,而是他们参加了由复旦大学组
织的这次媒体控制实验。在7天内,24个中学生不能看电视或上网,甚至有些学生既不能看电视也不能上网。用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张志安的话说,考察未成年人如果远离电视、网络的生活会是个什么样子。

  仅仅为了考察未成年人没有电视和网络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就“禁止”学生看电视、上网,笔者认为,这完全是“变态”之举。禁止看电视和不让上网,很显然,电视和网络已经在很多人的心目似乎成为了“隐形杀手”。孩子学习状态不好,考试成绩不佳,统统都将罪过推到电视和网络上,表面看一推二净,实质上暴露出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的监管不利。

  作为一个现代人,没有了网络和电视的生活是极其可怕的。以笔者为例,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要用于写作上,写作的素材来源于哪?除了报刊和书籍外就是网络和电视了。写时评更是需要具有时效性的新闻资料,网络无疑提供了最好的便利条件。尤其现在发送稿件都用电子邮件,一旦禁止了网络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好在笔者已经成年了,不必担心会被别人禁止上网或禁看电视,可孩子们就显得可怜一些了,谁让他们还是“未成年人”呢。最近陕西省

人大代表张彩凤建议,要在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实行零时切断网络信号的办法。虽然矛头指向的是未成年人,但成年人也要跟着一起享受“同等待遇”,未免过分了些。我始终认为,去网吧上网的人都属于“弱势群体”,如果家里有电脑能上网的话谁还去网吧?为了防止未成年人上网,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人难以接受,但总不能像电影那样搞分级吧?

  禁止看电视和不让上网,虽然“防范于未然”了,但反映了有关部门的力不从心。正是因为对青少年的教育感到束手无策了,才会超出常规采用“变态”的方式来“管教”未成年人。值得庆幸的是,这只是

复旦大学搞的一个实验,我更愿意将此与“处女调查率”划为同一档,都是在没有办法解决实质问题时才采用的“非常”之举。

  张志安博士说,经过这几天的调查,孩子们的亲情观加强了,打球、参加户外活动也是禁止看电视、不让上网的“成效”。这看起来很可笑,莫非看电视、上网就疏远了与家庭、社会的距离?凡事都应该有个尺度,现代社会信息必不可少,网络和电视是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平台。如果硬说沉溺于网络、电视是现代人亲情观、价值观淡化的原因的话,我觉得实在是强词夺理。根本原因不在于看电视、上网,假若禁看电视、上网成为现实,不如像原始人那样生活好了。

  在面对现实问题时,人们显得不知所措,总是把眼光放在某一载体上,而缺乏准确地定位、判断。有研究没有了网络和电视的生活的精力,不如看看有了网络和电视的生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永远都是徒劳无功。

  (作者:王人龙 编辑:万晓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