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体验近20小时春运返乡路回家,累并快乐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07:52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见习记者戴焱淼

  2006年1月24日,农历腊月廿五,更多的人们开始回家。奔走在路上的人们被比喻成了“候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和方向性”。除夕钟声响起前的一个午后,记者登上由上海发往长沙的K137次列车,体验了这群“候鸟”在迁徙途中的苦与乐,也目睹了春运战线上人们的辛勤忙碌。

  进站镜头

  提前6小时早早候车

  1月24日中午12点15分,离K137次发车时间还有1小时43分钟。岳阳人李益民跟同行的三个老乡工友已经在上海站南广场等了4个小时,终于轮到他们排队进候车室。此时,站在四人之前的队伍绵延了约200米长。“比起买票时的队,那可是短得多咯!”老李跟工友们打趣道。老李告诉记者,他们几个人的票都是10天前在普陀区体育馆彻夜排队等来的。在闸北一家建筑工地打工的四人,都已经两年没回家了,“去年买票迟了,没买到,今年发了下狠,最早那天凌晨就去排队了。”老李满脸笑容。

  站台上都是奔跑的人

  50分钟后,老李一行随人流一起涌进了候车室。大厅里挤满了人,但更多的却是行李。13点15分,检票口的闸门还没打开,靠前的一些人已经迫不及待地站立起来,老李赶紧叫上三名工友,“快,拿上东西,我们往前走。”并不高大的老李背了一个大包,胸前还挂了一个包,手里提着一个编织袋,同行的老乡也是大包小包挂满全身上下,四人开始在人群里挪动,还没走到靠近闸门的区域,路已经被密不透风的人群堵了个严实。此时,进站闸门打开了,只容两人通过的闸门将人群“过滤”成三五成群奔向站台的人。检票员们在竭力维持秩序,“请后面的慢一点,不要挤!”检完票,老李们不知哪来那么大的力气,都飞快地奔向通道,下楼,找车厢,又是一阵狂奔,很快就消失在记者的视线里。此时的站台上,全是奔跑着的人,身上挂着、手里提着各式箱包。

  发车场景

  始发站已超员30%

  13点50分,记者透过K137次的车窗,看到对面2号站台由上海开往武昌的K124次列车前,聚满了上车的人群。列车员从人堆中探出头,挥着手引导人们排队。很快,车厢里已经有了站立的乘客。不到一会儿,车厢连接处也挤满了人,几个硬座车厢门前仍有数十名乘客试图钻进车门。此时,列车员将上车的梯架收了起来,却还是有一名男子跳了上去。这边,K137次缓缓开动,5节硬座车厢定员584人,“出上海站时超员了30%。”列车长邓军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杭州东、金华西车站还有一批旅客上车,到时将超员100%。”

  地上坐好打牌沏茶

  6号车厢里,有座的人们已经坐定,没座的乘客也都找好了自己的“地盘”。长沙人张民华和自己的表弟在5、6两节车厢连接处的车门下铺上报纸,坐了下来,“嘿,还是有地方坐的撒,只有18个小时就到家啦!”哥哥在安慰有点愁眉苦脸的弟弟。25岁的张民华已经在上海的一家超市做了三年的技术人员,表弟去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也来到上海工作。两人没买到票,“趁现在年轻,熬个通宵回家过年,还是心甘情愿的。”小张似乎是天性乐观。这时的硬座车厢里,已经有人摆开了牌桌,卖零食的小推车从中走过,吆喝声响起来,车厢里温暖如春,一片热闹。各车厢的列车员提了开水壶开始挨个给乘客倒水,“开车一杯水,就算人再多,我们也会送到每个乘客面前。”长沙妹子陈清蕙去年刚上K137次当硬座车厢列车员,对自己的首次春运任务很重视。

  入夜时分

  补票款达3万多元

  19点05分,在夜幕笼罩下,列车准点开出金华西车站,加上之前杭州东站上来的一批乘客,整个硬座车厢严重超员,过道里站满了人,卧铺车厢的走廊里也人气旺盛。21点30分,记者在软卧车厢列车员办公室找到了列车长邓军,“我刚刚坐下来,累得都分不清方向了。”邓军告诉记者,从金华西开出之后,他们几名乘务人员就开始查验车票、进行即时安检,“每节车厢26米长,5节走下来,花了两个半小时,补票款有3万多元。”

  抱着在沪出生的孩子回家

  硬座车厢里的人声渐渐小了,时不时有几声婴儿啼哭打破车轨上规律的轰隆声。5号车厢里,记者看到有两名女乘客怀抱着婴儿。其中一位是邵阳人周素梅,24岁的她去年年初跟随丈夫谭小辉来到上海打工,孩子也降生在上海,一家三口本想坐硬卧,最后只买到座票,“有得坐就不错了咧,能平安到家过年就是最好的事情。”谭小辉看着襁褓中的儿子,满心欢喜。

  夜半交流买票经历

  1月25日0点29分,列车驶出江西鹰潭车站。记者再次来到5号车厢,小乘客已在妈妈的怀抱中熟睡。有座位的乘客或趴在小桌上,或靠在椅背上。无座的乘客则倚在座椅旁,坐在过道里。间或还有笑声传出,还有几位乘客在聊天,交流着各自买票的经历,“去得早不如去得巧!我今天上午才拿到票,在网上看到有人临时有事回不了湖南,赶紧拿下这张幸运的转让票。”在沪上一家科研机构供职的贺明,向记者复述了自己刚才讲给邻座的“购票记”。

  到家感觉

  脸上看得出兴奋

  25日早晨7点36分,列车抵达湖南境内的第一站——株洲车站。记者又一次来到5、6号车厢的连接处,看到一大批乘客陆续下车,略带倦意的脸上始终能让人看到回家的兴奋。“终于到咯!回家过年啦!”身边走过一对情侣模样的年轻人,身着红衣,大包小包,充满喜庆。

  8点45分,K137次结束了18小时39分的行程,开行1207公里,抵达湖南省会长沙,将上千名湖湘儿女从上海的工作岗位带回故乡,回家,过年。

  (本报长沙1月25日专电)

  旅客越来越多秩序也在变好

  记者在卫生间、洗脸间看到,水源充足,地面整洁。“记得以前坐火车,一到早上就没水了,没想到现在连春运的供水也能坚持到最后。”经常出差的长沙人赵成峰对记者说。

  临近年关,返乡客流以外出务工者为主,邓军告诉记者,“前几天的学生流过去后,农民工、青年职员、探亲人员是主要乘客”,作为有了四年春运经验的列车长,邓军向记者强调说:“我最大的感觉是秩序一年比一年好,尽管人一年比一年多,但人们坐火车回家的心情也是一年比一年好。”

  带着小孩的旅客路上多了几分艰辛。

  本报见习记者戴焱淼摄

本报记者体验近20小时春运返乡路回家,累并快乐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