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10:00 北京日报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关键是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及正确政绩观,切实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了加快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重大决策。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中央组织部精心实施,试点地区勇于探索,党的干部工作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积累了新的经验,取得了新的成效,为构建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构建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重大决策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选准用好干部,前提是正确地评价干部。

  从1979年《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正式提出对党政干部进行定期考核,到1988年制定《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方案》和《地方政府工作部门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方案》;从1989年出台《中央国家机关司处级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方案》,到1995年下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的通知》,再到1998年颁布《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对干部考核的方式、内容、程序等进行规范……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积极推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始终是贯穿党的干部工作的一根红线。

  2000年8月,中共中央批准下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研究制定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2002年7月,中共中央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了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以及干部考察的内容、范围、方法、程序、参与人员等,对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考验——

  纵观全球,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以经济实力为核心、科技实力为先导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放眼国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昭告我们:在这个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的重要阶段,如果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如果应对失误,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全面、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党在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新发展。

  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键在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广大干部自觉团结带领人民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是时代的呼唤、事业的需要、人民的心声。

  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思想观念、精神状态总体是好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做出了显著成绩。但也应当看到,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片面强调经济数据和经济指标,一些干部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侵害了群众利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刻不容缓。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年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中央组织部从2004年开始,就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进行了一系列调研。上半年,在国家统计局的参与下,结合省部级后备干部考察工作,就地市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评价办法进行研究,并选择7个省区、27个市州进行试点;10月,成立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工作协调小组及专题调研组。随后举办有15个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12个中央国家机关负责人和部分专家学者参加的专题研究班,就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2005年,构建科学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步伐进一步加快。专题组在组织人员赴国外调研的同时,邀请专家学者讲课,广泛听取意见。5至7月,选择内蒙古、浙江、四川三省区的28个县(市、区)进行试点。8至9月,又在三省区的8个地级市进行试点。试点中,共考核地方党政领导班子51个,党政领导干部504名,其中党政正职71名;先后有4886人参加个别谈话,8223人参加民主测评,12117人参加民意调查。

  试点选择的地区,既有东部的,也有中西部的;既有发达地区的,也有欠发达地区的;既有情况相对简单的,也有情况较为复杂的。专题组有关负责人对试点安排作出这样的解释:“在我国特定的国情条件下,新的考核评价办法必须能够经受不同情况的检验,并根据反馈的意见不断完善。”

  一次次的征求意见,一轮轮的试点探索,一次次的反复讨论,一遍遍的充实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实践中趋于成熟……

  试点地区围绕五个环节积极探索科学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成为贯穿考核全过程的思想红线

  2005年6月,四川省绵阳市领导班子即将换届。5日至6日,绵阳市三台县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普通群众和非党人士,参加领导干部综合考评试点工作——通过填写民意调查问卷给市县两级领导干部“打分”;在有关调研会和座谈会上,就新的考评方式提出意见。

  “试点工作引起的反响非常强烈。”当时在县里参与具体组织工作的机关干部张平安说,“一些偏远地方的农村代表接到通知后,顾不上吃午饭就从田间地头匆匆赶到县上。县政府的一名干部对因名额有限未能参加座谈会,还提出了意见。”

  在浙江和内蒙古的试点县市,新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引起的反响同样强烈,试点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与现行的干部考核评价方式相比,试点地区推行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到底有哪些新的发展?

  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试点采取的综合考评办法,坚持以德才素质评价为中心,立足选准用好干部,包括了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五个基本环节。试点中,各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并在实践中逐步得到规范:

  ——进一步完善民主测评方法。针对以往民主测评存在的测评内容比较笼统、参加测评人员准备不足、测评结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各地采取了分类设计和规范测评内容,提前发放评价要点和民主测评表,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测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简洁直观的线性分析图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民主测评的效果,保证了测评结果的有效利用。

  ——大胆引入民意调查方法,让广大群众参与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体现群众的参与性和代表性,内蒙古、浙江、四川三省区比较实验了多种具体方式,包括“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问卷调查、入户调查、网上调研、座谈会调研等。通过比较试验,最终形成了共识:对县级以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民意调查,参与范围以来自基层的“两代表一委员”为主;调查的适用对象以党政领导班子、班子正职和拟新提拔人选为主;调查的内容既可以是领导班子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效,也可以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形象;调查结果以群众的认可度来体现。

  在第二阶段地市级试点中,这些做法得到普遍应用,成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实行部门评价与群众检验相结合,开展实绩分析。实绩分析是干部综合考核的一个重点,也是突出的难点。怎样才能既注重实绩,又不局限于实绩,既看重GDP增长等经济指标,又不唯GDP论,确保“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各地在进行干部实绩分析时,坚持了三个方面的做法:

  在内容设计上,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几个方面,提炼出核心指标。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的要求,试点省区还补充和调整了地方特色指标。考虑到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当前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差别很大,试点提出,各地在县级考核时可对有关评价内容作适当调整。

  在实绩分析操作方法上,将有关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可以量化的指标,由统计部门归口综合统计分析,提出比较规范的评价意见。将难以量化的有关内容,整合到民意调查中进行,通过群众满意度来检验。

  在实绩分析结果运用上,既重统计数据,又重群众评价;既重增长速度,又重发展质量;既重当前成果,又重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既重纵向比较,又适当进行横向比较。

  ——增强个别谈话这种传统考评方式的针对性和深入程度,进一步提高个别谈话质量。试点中,各地区从三个方面对个别谈话作了改进:一是明确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前三个环节对考察对象的不同反映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谈话;二是根据面上谈话、到考察对象分管单位或所在单位(地方)谈话、与考察对象本人谈话等不同类型,分类设计谈话提纲,规范谈话内容;三是考察组与拟提拔考察对象进行集体面谈,通过互动式交谈,了解考察对象的适应职位能力、思想作风状况和发展潜力等情况。

  ——充分运用各个考察环节成果,强化综合评价。试点中,各地方把综合评价作为干部考察的统筹性环节,对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等不同环节的考评结果进行综合梳理,并与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巡视组巡视、参加民主生活会等方面反映的意见,以及平时掌握的其他情况相互补充印证。在全面掌握考评信息的基础上,采取类型分析、数据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环境分析等方法,通过考察组集体研究,客观公正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出评价。

  试点工作中,三省区还就如何深入了解领导干部廉洁、团结、作风和心理素质等问题,如何进行“社交圈”和“生活圈”的考察,以及如何核实考评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等,进行了积极探索。

  参与试点工作的有关负责人介绍,新的干部综合考评办法的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最鲜明的特色就是,每个环节都注重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使科学发展观成为贯穿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全过程的思想红线。”

  用科学的办法考核评价干部,让坚持科学发展的干部得到重用。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基本思路,较好地体现了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得到试点地区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

  半年前,干部综合考评试点地区浙江省丽水市开始换届工作。2005年8月,市中心医院的陈丽娜作为基层党代表,参加了对市主要领导的民意调查。“这次试点把民意作为考核干部的‘试金石’,力度之大、方式之新,出乎我们的意料。”

  “传统选人用人方式,公开程度不够,群众参与不够。”陈丽娜说,“这次改革,把干部的提名权交给了广大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工作中体现了群众路线,给干部队伍带来了新气象。”

  内蒙古包头市是干部届中考核试点市。在作为考核对象的市委组织部部长苏誉看来,考评内容更加全面,是试点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特点。“以前的考评,比较偏重实绩,特别是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容。这次考评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也更关注领导干部廉洁、团结、作风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参与考评的主体更为广泛,也是试点的亮点之一。”据苏誉介绍,对包头市领导干部的届中考核,参与者不仅包括包头所辖的各区县和市直机关部门的100多名主要负责人,还包括许多老同志和所有“两代表一委员”;此外,通过问卷和走访,许多普通百姓也在对市领导进行考核。“广泛的群众参与,可以确保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平公正。通过这种方式选拔任用的领导干部,群众的认可度更高,干部的工作自信心也更强。”

  四川省绵阳市是换届考察试点之一。51岁的邱明君在经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一系列程序后,被提名为绵阳市副市长候选人。2005年8月17日下午,邱明君顺利当选。

  “当我接过当选证的时候,真的有很多感慨。”邱明君说,“我33岁就任副县长,在县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了将近20年。”他分析,这次自己之所以能当选,一是得益于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得益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考核评价内容。

  “我原来所在的三台是148万人的农业大县,地处丘陵,经济基础、发展条件、区域优势都很差,经济规模总量在绵阳不算前列。但是,这次考核评价既看发展的现状,又看发展的历史;既做纵向比较,又做横向比较;横向比较既重与经济发达县市的比较,又重与条件相当县市的比较。我正是这种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受益者。”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试点取得的良好成效生动说明,中央关于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总体思路,符合实际,具有强大的活力:

  ——较好体现了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试点地区的干部群众和长期研究干部工作的有关专家认为,新办法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注重速度和质量、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的辩证统一,注重群众的评价,体现了中央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非常明显的导向作用。许多干部深有感触地表示,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导向和制度保障,“对地方领导干部的触动很大”。

  ——提高了干部考察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试点地区的实践表明,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在完善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已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考察方法的基础上,又引入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新的手段,突出综合评价,这样能够从更多方面、更广角度获取考察对象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进一步丰富了考察对象的评价信息。浙江省委组织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有关负责人表示,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解决了单纯搞干部实绩考核存在的评价不准和考用脱节的问题,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考察对象的有关情况,有利于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和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有利于更有效地发现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防止“带病上岗”和“带病提拔”。

  ——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扩大民主,是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重要特点。四川省在试点中开展了民意调查、组织群众参与实绩分析等工作。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较好地实现了从依靠少数人考核转变为依靠多数人评价,从主要依靠指标考核实绩转变为指标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合。专家认为,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进一步落实了广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对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了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约束。试点中许多地方采取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发布考察预告,面向社会公示考察对象名单,尤其注意通过民意调查方式,了解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成效和形象声誉的满意度,并将其作为干部考核、选拔使用的重要环节,使群众监督增加了一条有效的实现途径。专家认为,新办法抓住廉洁、团结和作风等当前干部队伍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实绩分析之中,这势必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进而对干部形成较强的监督和约束。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实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保障,这是关键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新年伊始,建立科学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步伐,正在进一步加快,结合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的进行,试点的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正在不断成熟、逐步完善;一个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氛围,正在中华大地蔚然而兴。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网络编辑:李亚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