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公车改革屡遭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11:08 宁夏日报

  

公车改革屡遭质疑

  车改意在减少公共支出,提高行政效率。但如果成为公务员自己给自己加薪,则未必是改革初衷。

   回首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迫于各方质疑之声,各地车改始终低调潜行。公务
车年耗3000亿元

  据了解,“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到了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每年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财政不堪重负。

  1990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调查指出公务用车存在严重腐败。与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相比,党政机关等单位每辆车竟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而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

  这是中国公车改革的历史背景,也是当前改革面临的现实压力。全国各地公车改革模式有三:一是货币化模式,改公务派车为交通补贴。二是半货币化模式,保留公车,由政府行政后勤部门统一管理,向各级工作人员发乘车卡,实行公车有偿使用,以年度进行结算,超支自负。三是加强管理模式,各单位继续保留公车,取消“领导专车”,通过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种使用、管理公车的规章制度,达到克服公车私用、浪费及舞弊行为的目的。

  “货币化”须防变相加薪

  在实际改革中,多数地方选择了一步到位的“货币化”模式,由此引发争议。

  如何界定车补标准,成了决定货币化车改的关键。广东省监察厅车改办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广东车补标准以工作岗位所承担的任务、性质和公务活动量为依据确定,分为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三大类。一个地区一线领导和一个部门的一线领导,虽然级别不同,也基本属于同一补贴档次。

  标准计算的总原则是自购小车可以公私兼用,但费用必须公私分明,即用于公务的费用由公家补贴,用于私人的费用由自己负担。领导干部每月补贴费用与每月养车费用接近。换句话说,就是领导干部用车自己买,养车费用由公家补贴。

  据分析测算,一辆15万元的车每月补贴2000元至2400元比较恰当。一名处级干部每月的车补标准,正是依此算出来的。

  有关专家认为,车改不能再“捂盖子”了,车补标准更不能由内部人“说了算”,应举行听证会。

  补贴标准谁说了算

  “确定补贴标准搞不好很可能导致整个车改的翻车”。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毛寿龙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车补标准的制定要有专门的社会机构和相关专家来进行科学测评。他说,车补标准高低绝对不能由内部人自己确定,同时要建立起公共财政机制,由人大、审计、司法等部门严格监控车改的进行。

  对于货币化改革还有另一种担忧:钱发放到个人手中后,并不能保证官员们将其恰当地用在工作用车上。不排除一些官员为“节约归己”,该用车时却吝于掏腰包。这样,虽然财政省了钱,却与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背道而驰。

  对此,广东车改方案的主要制定者之一谢谷粱说,事实证明在广东车改正式运行后,政府的工作效率并没有下降。一些突发性事件均应付裕如,并没有受车改的影响。前些年搞“通讯费用改革”,一开始也有人担心手机话费包干后,会不会有人为了节约费用整天关机不接电话。实践证明除了极个别人外,多数干部并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 链接:

  北京货币化公车改革暂不推行

  近日,北京市监察局自律办公室主任庞建国向记者透露,由于“货币化”公车改革的综合效果尚无法衡量,北京市最近几年都不会实行车改。

  据庞建国介绍,目前北京市已有“5+1”个公车改革试点,包括市监察局主导下的五大改革试点(大兴的西红门镇、通州的两个镇、房山的两个镇),以及最先由平谷夏各庄镇自身推出的公车改革试点。

  “这6个试点的改革效果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如果单从改革前和改革后的经费上来计算,应该说钱省了20%%至30%%,最高的甚至有50%%。”庞建国说,但车改的好坏不能光从预算上来看。因此,在尚无统一判断标准的情况下,只能让这6个试点继续进行,通过每年的具体核算来慢慢总结。

  庞建国称,“货币化”车改方式从小财政上来看,可能是省钱了,但从北京市大财政来看,则绝对是增加了预算。(据《京华时报》《新闻周刊》佚名/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