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阔别十四载,尚念鞭炮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14:47 金羊网-羊城晚报

  越来越多城市“禁炮令”松动,不少民俗学者和普通市民希望广州有限度开禁,恢复“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喜庆习俗

  文/本报记者 邝穗雄 崔朝阳 彭锋图/本报记者 陈国 朱文海

  “爆竹声中一岁除”的热闹,今年将在北京等原来“禁炮”的大中城市重现。越来
越多的城市松动“禁炮令”,引起广东民俗学者关注,他们呼吁:放鞭炮作为一种传统喜庆习俗,广州也应有限度开禁。

  而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已“禁炮”14年,仍有相当一部分市民怀念放炮仗的喜庆传统;在某些城乡结合部,过年过节放烟花爆竹的也大有人在。在反对的人中,也有不少表示可以像北京一样,搞民意调查,让市民自己来决定。

  民俗文化VS娱乐多元化

  

  学者:放鞭炮是千年喜庆民俗

  “北京的办法值得学习。”广东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志文说。

  昨天,多位对民俗文化颇有研究的专家都向记者表示了类似的看法。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叶春生刚从北京返穗,在北京他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说,禁有禁的道理,如从安全角度考虑。不禁也有不禁的道理,现代的声光电始终不能代替真正的传统。没有这种“真枪实弹”的东西,就无法复原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文化。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曾应枫认为,不能因噎废食,应该相信公民的素质,在加强管理、加强教育的基础上,实行引导和有限制的开放,是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正确做法。

  刘志文说,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一问题。广州是最早“禁炮”的一个城市,过去老城区人口密集、地方狭窄,受各种社会条件限制才实行禁令。随着时代发展,城区可利用空间和整体规划的扩大,有限度开放的条件也成熟了。

  也有民俗学者认为,娱乐的多元化对传统习俗冲击巨大,鞭炮烟花对一些市民来说也都无所谓,开禁与不开禁,没有大的区别。但接受记者采访的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有限度地开禁。他们认为,划定特定时间,在特定地点放鞭炮,对恢复优秀民间传统有特殊和重要意义。

  多位支持“禁改限”的民俗文化学者都注意到,近几年传统民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前年,韩国欲将端午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引起了国人高度关注;去年,中秋、端午等节日是否该成为公众假期也引发热议。在广东,端午节赛龙舟一年比一年规模宏大;去年,天河区的乞巧节也红红火火。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理事刘坚说,对这些延续了几千年的体现民族特色的传统喜庆习俗,不应一刀切,全盘否定。应该做的是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将优秀民族传统延续下去。

  偷偷燃放VS有限度开禁

  

  市民:没有鞭炮年都变了味

  尽管每年春节前,烟花爆竹能否开禁都会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但今年,因为开禁的城市越来越多,更因为管理难度不逊于广州的北京也有限度开禁,广州市民呼吁有限度开禁的声音也渐渐多了起来。

  前天下午,记者在白云区江高镇某村采访时,正值一户村民家举办婚礼,喜庆热烈的气氛中自然少不了烟花礼炮,整场婚礼鞭炮声不停响起,村民们对此习以为常。该村村委会一位负责人对“禁炮”也表示不理解:“农民都有逢年过节放烟花爆竹的习惯,这也是春节的一种传统,对于我们这些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村民来说,要完全停止‘放炮’不太可能。”

  每年春节期间,在以白云区大部分区域为代表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一些镇街、村落鞭炮声时常响起,士多店、农贸市场都可以买到烟花、爆竹,已经成为有关部门执法的大难题。今年,北京的措施让村民的不理解又增加了几分,“北京都放宽了限制,我们怎么不能学学呢?”

  而在市区,市民对开禁的呼声相对要弱点。记者昨天随机调查了一些市民,赞成和反对的人数难分伯仲,但大多数都对北京的做法表示关注。赞成的人中,多数人支持像北京一样限定时间和地点开禁;反对的人中,也有不少表示可以像北京一样,搞民意调查,让市民自己来决定。

  

阔别十四载,尚念鞭炮否?

  图:市民在选购有声光电的“鞭炮”,但非“真枪实弹”。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