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评论:在全球化时代欢度开放的中国春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01:46 东方早报

  农历年的春节又即将来临。在往年,除了国内的烟火缤纷之外,许多国家的元首也会用各种方式致贺农历新年。与美国的帝国大厦换彩灯、法国巴黎的市政广场放鞭炮,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舞巨龙等景观形成对应的是,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广泛流行。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多彩多姿的全球化节日景象。

  不过与往年一样,现代中国人如何过春节在当下又成为一个时尚议题。日前有媒体
以“全球化冲击下传统节日面临危机”为由头,邀请多位专家学者进行评论,其中既有不以为然者,亦有声言要隆重对待者。此前更有学者发布“保卫春节宣言”,认为“面对西风盛行,西方文化的日益渗透,我们必须树立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保卫春节,保卫传统文化遗产”。

  捍卫

传统节日的说法,本质上是对全球化,对现代性的一种担忧,是担心
传统文化
在全球化构成中被剥夺身份,成为边缘文化。实际上,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可以过圣诞,也可以过春节,或者中西节日一起过,完全没有什么所谓的冲突性,无非多了一种选择而已。西方社会对春节的尊重和兴趣,以及中国人对圣诞节的热衷,体现的就是这种文化多元化的表征。

  我们同意这样的说法,“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需要保护和捍卫的话,那么其假想敌不是圣诞节这样的舶来节日,而是全球化时代所有那些令传统价值遭受致命打击的东西。”春节,不仅仅是一个时光流转的标记,更是一种沉积了数千年的精神气质,在鞭炮声中,在年夜饭中,乃至在人潮拥挤的回乡潮中得到体现。

  我们应当明确这样一种认识,节日的真正力量来自于民众虔诚的信仰,信仰愈坚固,节日便愈能长久;信仰若是超越地方性的限制,而无差别地普照人心,相应地节日更能成为整个世界的狂欢。因此在本质上,每个节日的最大敌人都是它自己,它的致命的伤口在诞生之时就已注定。保卫春节,乃至保卫传统,让我们钦佩的不是保卫者能否成功,而是他们身上流淌的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但不可否认的是,节日守护者们是在与庞大的风车作战,因为潮流汹涌,全球化的脚步不可阻挡。

  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社会里,没有哪一种传统可以固守本原而不作任何改变。今日的春节并非以往的那个春节,以往的春节也没有现在这么高的地位,春节成为国家法定节日不过百年,在民国时期方才确立。传统文化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消逝,近年来复兴传统文化呼声日高,全球多家孔子学院建立,正是传统文化不死的最好见证。在以各种节日为载体的文化传承中,我们也在年复一年地体味着传统的温情。

  进而我们认为,传统节日如春节与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中西文化可以在多元化精神中相融相洽。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人为地将此扩大化为本土文化与外来外来文化的争斗,更没有必要在春节头上添加沉甸甸“捍卫传统”的枷锁,如果我们承认,多元文化必将成为主流,开放社会是大势所趋。

  1955年的春节,身在广州的陈寅恪先生写下一幅春联———相比他那些典故纷繁的诗歌,这对子却是十分朴实:“万竹竞鸣除旧岁,百花齐放听新莺。”那年陈寅恪先生已经65岁,颠沛流离的生涯虽然结束,双目却完全失明,虽然“最是文人不自由”,毋宁说这幅对联抒发了他的真挚心愿。五十年之后的我们,不妨重新拾起先贤的遗训,以一种“万竹竞鸣,百花齐放”的开放心态来辞旧迎新。

  明天就是除夕了,我们要对所有天下人———无论他们是不是中国人,也无论他们认不认同华夏文化———说一句:恭贺新禧!早报特约评论员 羽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