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插上创新翅膀 明确主攻方向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环境保护技术管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09:00 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 潘洪涛

  这是一份我国未来15~20年科技发展的路线图,它将导引我国逐步走向创新型国家,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份路线图,就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部署实施“规划纲要”。

  在“规划纲要”明确今后我国科技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中,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被放在了优先位置,成为“规划纲要”提出的5个战略重点之一;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则成为“规划纲要”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和城市发展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也被纳入规划的研究内容,变化为人瞩目。

  环保工作者无不为之感到精神振奋,同时,内心也无不对“规划纲要”里面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发展任务和重大项目今后取得的成果充满热切的期待。

  我们完全有理由为之振奋。因为这是一个在全新的思路指引下制定的、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规划纲要”。

  2003年6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第一次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会议,提出了整个规划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要求认真研究和实事求是地弄清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视和做好规划的战略研究,规划内容要做到“三个紧密结合”,即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必须与国家安全紧密结合,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

  1000多位专家,为确保即将做出的战略抉择具有经得住历史检验的长期性、前瞻性和全局性,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在战略研究阶段,在提出发展战略、凝练重大项目、遴选关键技术等各个环节上,把能源、资源、环境等重大制约因素,把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高竞争力,以及人口与卫生健康和公共安全等重大问题作为对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需求给予高度重视。

  把需求凝练到战略高度,催生一大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创新成果,是这个“规划纲要”的一大精髓和时代特色。环保技术从此走上一个新的起点。

  循环经济的实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必须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个社会环节,需要各种新技术尤其是共生技术作为支撑;清洁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巨大效应为人瞩目,而有效地将清洁生产技术集成,无疑会使这种方式的潜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城市化发展带来的负效应现已显现,而对于城市群污染控制技术的研发,必将帮助更多的城市走出“雾霾”的包围;岩溶地区是国际公认的脆弱生态系统,而在科研道路上披荆斩棘前进的每一步,都会在扩大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面积上产生积极影响。

  把需求凝练到战略高度,不仅找到了“规划纲要”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的方向,同时也找到了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的方式,那就是要在一些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国际上环境污染治理与防控的成功经验证明,污染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受制于区域、流域性污染总体调控,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复杂环境问题呈明显的区域性、流域性特征,而就整个区域、流域性环境问题开展系统性和综合性研究,解决环境污染防控的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必将为控制水体污染加重趋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不单如此,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提高,绿色制造、绿色建材、绿色建筑,将会为众多家庭、社区、企业和城市增添数不胜数的环境友好元素。

  “规划纲要”不单明确了今后环境科技的发展方位,也为环境科技的快速发展增添了无穷动力。随着“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正从深化体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全面推进我国环境科技的发展。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将加快建立现代院所制度。按照中央的要求,“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将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并将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大幅增加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投入力度。

  插上翅膀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正在飞向一个新的高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