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生做客农民工家里首次见到窗户无玻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8日02:25 新京报 | |||||||||||||||
本报讯(记者刘英才)“我真想不到,北京还有这样的地方。”城市孩子涂樵来到何明明家里,他感到很是震撼。 昨日上午,8对城市孩子和农民工家庭一起在农民工家里体验了1天的生活。中国青基会根据爱心报名表或热线电话进行初选并跟进接触,最终确认了8个体验结对,本报记者跟随其中3名城市孩子体验生活。
经过1天的接触,城市孩子普遍或多或少感受到一些不同的东西。城市孩子吕楚梦说,她怎么也想不到,杜洁家会在垃圾站楼上。城里孩子远曦则说,现在北京许多孩子变得复杂了,他觉得新朋友农民工子女天赐的思想非常朴实。并且,远曦觉得天赐家的条件确实艰苦,“这是我见过最艰苦的了。” 按照活动计划,今天部分农民工子女将到城市孩子家里体验生活。涂樵说,他准备白天带何明明去三联书店转转,除夕晚到天安门广场看夜景。 另一名农民工子女晓霞将跟着城市孩子林军一家去姨奶奶家走亲戚,到时会有二十多口人一起庆贺新年。 “怎么前几天不告诉我们一声呢,我们家还有一个孙子,本来可以再领一个农民工孩子来我们家过年呢。”姨奶奶感到有一点遗憾,表示将好好地准备,迎接小客人的到访,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春节。 1 两男孩儿见面英语问好
姓名:姚远曦 年龄:14岁 籍贯:北京市 就读学校:海淀实验中学 姓名:余天赐 年龄:11岁 籍贯:湖北省随州市 就读学校:海淀区行知学校 昨天上午10点多,姚远曦和妈妈来到阜石路旁的一处旧平房内,与他的新朋友余天赐见面。双方家长约定,春节期间将让两个孩子互换家庭体验生活。 天赐家的平房四壁泛着黄色,他和姐姐、父母四口人都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屋子,生活用品也都堆放在屋内。屋子里摆放着三张木床,坐上去有时会“吱吱”作响。一张木床的床脚下,有两只老鼠听见声音,沿着墙壁逃窜。 天赐一头短发,个子比远曦矮了快一头。他不爱说话,只是笑嘻嘻地看着新朋友。远曦却一点不陌生,他坐在天赐身边,不停地询问天赐的爱好、学习情况等等。谈到英语课时,两个孩子说到了一起,远曦用英语问,“你好吗?多大年纪?”天赐一一作答,非常流利。 两位小朋友聊了许多话题,变得有点沉默了。天赐灵机一动,拿出了跳绳、毽子,“去外边比比吧。”他们到了院子里并排站好,先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远曦运绳如飞,还不时表演几下交叉跳绳。天赐的绳子有点短,跳几下就绊住了,急得他满头大汗。远曦的妈妈梅女士在旁边大声喝彩。 “他很纯朴。”远曦认真地说,现在北京的孩子接触的东西太多了,比如他们家里一般都有电脑。“他家的条件确实比我家里艰苦太多了,这是我见过最艰苦的了。” 天赐觉得,这位刚认识的哥哥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以后要多跟他学习,“过年还要去他家里看看。” 本报记者郭冀远 2 穿过大垃圾箱走进她家 吕楚梦和李莹体验生活后感叹:和我们差别太大了
姓名:吕楚梦、李莹 年龄:13岁、18岁 籍贯:北京 就读学校:十一学校、大成学校 姓名:杜洁 潘爱华 年龄:11岁、13岁 籍贯:四川、河北 就读学校:行知小学 上午10点,一直在关注此次手牵手活动的澳大利亚籍Anne女士带着邻居家两个小姑娘吕楚梦和李莹一起来到海淀区行知小学。在那里,她们见到了和自己“结对子”的潘爱华和杜洁。看了杜洁和潘爱华的家,李莹和吕楚梦摇摇头:“跟我们差别太大了!” 初次见面,4个小姑娘没有想象中的拘谨和生涩。反而,女孩子们很快扎堆到了一起。潘爱华和杜洁唧唧喳喳说着自己和同学的笑话,吕楚梦、李莹也和她们交换着自己的生活点滴和见闻。 吕楚梦和李莹决定一起行动,先去杜洁家看看,然后再上潘爱华家。初一则一起接两个孩子到她们家玩。 潘爱华一家4口住在爸爸工作的垃圾站里。 要到爱华的家,并不容易。走进垃圾站内,从几个巨大的垃圾箱中穿过,然后爬上一架高高的、陡陡的铁梯,看见一条窄窄的通道,阁楼就在那条窄道的尽头。 屋里窗户开着,房子有些冷,地有些湿。“怕有味儿,特地把地拖了拖!开着窗户通风。”潘爱华的妈妈刘素云有些不好意思。房子不大,家具很简单,一张单人床、已经露出填充物的沙发和桌子。 当潘爸爸讲到,夏天楼下垃圾箱垃圾腐烂,会发出很大的难闻的味道时,吕楚梦和李莹的表情更惊讶:“啊,会有这样的事情?”听说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5年,两人开始沉默。出门后,吕楚梦说,她心里很难受。 本报记者龙婧 3 第一次看见没玻璃的窗户 两个城里孩子表示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姓名:涂樵、唐宇 籍贯:北京 就读学校:北京八十中 姓名:何明明 籍贯:河南信阳 就读学校:朝阳区爱民小学 推开木门,涂樵愣住了。他发现这个屋子惟一的窗户上没有玻璃,风从窗户吹进来,他感到阵阵凉意。昨日上午,北京八十中学生涂樵和唐宇一起来到太阳宫何明明家。 涂樵和唐宇是同学,这次他们一起到何明明家做客,都是为了跟农民工子女认识,交朋友。 他们进门后,涂樵先把自己带来的8个小瓷坛子放到了桌子上。 看着何明明和他父亲疑惑的目光,涂樵笑着说,这是他给何明明带来的礼物。来之前,他跟父母商量准备什么礼物,想来想去,觉得带点好吃的比较实在。 中午做饭时,何明明先是淘米,然后把米倒进锅里,一旁的涂樵和唐宇虽然想帮些忙,但被何明明给拦住了。他们两个人就站在边上看着。 “多吃肉!”吃饭时,何明明看着满桌子涂樵带来的肉菜,不好意思夹太多。涂樵伸出筷子,把肉夹给了何明明。 “去哪儿玩呢?”吃完饭,何明明对于随后的安排有些发愁,想了一会儿,他决定带着两个新朋友到附近的太阳宫公园去玩。 下午4点,3人回到何明明家,讨论一天的感受,涂樵说,他没有想到,在首都北京真这样贫寒的地方。 “你看,要是我不来这儿,我永远想不到,北京还有窗户没有玻璃的屋子。”唐宇也不住地点头,他说,他们这些北京的孩子真的需要一种教育,让他们懂得珍惜现在的一切。 本报记者刘英才 ■捐赠小贴士 捐赠可采用现场捐赠、银行转账、网上捐赠和邮局汇款等多种方式。 ●爱心热线电话:010-640495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甲1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乘公交车104、108路交道口站下车) 邮政编码:100009 ●在线捐赠:登录中国青基会网站www.cydf.org.cn ●银行转账: 人民币捐赠账号:11-191301040003296 开户行:农行北京市交道口支行 户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外币捐赠账号:00023608091013(港元)00023608091014(美元)00038408091027(日元) 开户行:中国银行总行营业部 户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记者统筹:本报记者刘英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