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四川省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月24日)张学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8日02:54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这次大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最突出的主题和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高扬自主创新的旗帜,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重大的国家战略提出来。这次大会对于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今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大会,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部署实施《
四川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动员全省人民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四川。刚才,大会隆重表彰了荣获省科技杰出贡献奖的黎汉云同志,获得2005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单位、个人以及2003—2004年度省科技进步先进单位。这里,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我省科技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坚定走创新型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正孕育着历史性的重大突破,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科学技术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必将推动我国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生重大转变,开启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纪元。这是继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面临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紧紧把握和切实用好这一重要机遇,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努力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我省完善发展思路、推进创新发展确立了新方向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处于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综观世界许多国家发展历程,这个时期最为关键。各国在确定发展战略时,出现了自主创新型、技术依赖型、资源依赖型三种模式,形成了两种发展思路:一种是自主创新,科技支撑引领;另一种是依靠引进,承接产业转移。德国、日本、韩国选择了前者,走自主创新之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带来了高额的回报,实现了经济的腾飞。马来西亚及拉美一些国家选择了后者,拼资源、拼劳动力,虽然赢得了一时的发展,但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给环境和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经济受制于人,发展陷入被动。不同的选择,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深刻分析世界新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性决策。在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引下,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我们引进先进技术是正确的,必须坚定不移,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也是引不进来的。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是完全可能的。中华民族是优秀的民族,过去有四大发明,今天同样可以在高科技领域有所作为。我们能造“两弹一星”,能造“神舟”飞船,也一定能在其他重大科技领域实现突破。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制度,有财力搞一些重大项目,可以组织力量攻克高科技。事实上,后进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很关键一点就是取决于能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科技的创新和跨越。我省是欠发达的西部省份,同时又是科教大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创新发展,是富民强省的现实选择。我们必须切实完善发展思路,把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并将其贯穿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型发展道路。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科学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胡锦涛同志指出,转变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技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这几年,我省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资源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相当繁重,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是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的压力很大。按照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3000美元,赶上当年全国平均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今后15年内保持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如果不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则年均投资率必须在54%以上,这显然是难以实现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无论掌握多少项目和资金,都不如掌握自主创新技术好。加大投资力度,这一点我们不能动摇,但依靠科技支撑发展,更为重要。二是资源约束日益加剧。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对能源资源需求巨大。单位产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30-40%,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近年来煤电油气十分紧张。这些都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三是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巨大损失。“十一五”末,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要实现降低20%左右的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非常艰巨。解决这些难题的出路只能是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四川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人均资源并不富裕的欠发达省份,如果不能在科技创新上有大的作为,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将难以保持。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部署,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扎实推进自主创新,促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我省释放创新创造潜能、推进跨越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追赶跨越的第一推动力。现在,科技成果大量涌现,转化率越来越高、产业化周期越来越短,不断造就出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后进地区抓住机遇,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社会生产力跃升,实现跨越发展,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四川是科教大省、人才大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众多,在西部乃至全国都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电子信息、重大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核技术、新材料等方面有较强实力。这次全国科技大会,颁发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共18项,我省就占了5项,其中3项是第一完成单位。我们还有18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中央支持创新发展,将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增加科技投入,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这些都为我们释放科技潜能、发挥后发优势、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带来历史性机遇。比如国家确定的16项重大专项,我省在许多方面都有较强优势,大有文章可做。可以说,我们有基础、有人才、有资源,创新创造的潜能一旦迸发出来,就会形成不可估量的推动力。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教兴川”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主体战略

  全国科技大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全面部署。去年9月,全省科技大会确定了我省加强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发展道路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总的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自主创新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深入推进“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走具有四川特色的创新型发展道路。到201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5%以上。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我们要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明晰创新发展的思路,完善政策措施。要坚定不移地把“科教兴川”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主体战略,坚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

  推动力量,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的跨越促进发展的跨越。

  (一)着力提高整体竞争力,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中的核心作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紧紧扭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要坚持科技服务发展、创新立足需求,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与突破,特别是要把开发优势资源、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通过创新加快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推进工业强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优势资源开发、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是我省的重点发展产业。要集中力量加强攻关,实行重点突破,掌握一批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造就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品牌。要积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我省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十五”期间,全省技术改造投资翻了两番,去年达到700亿元。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支持装备制造、冶金、纺织、建材等行业的骨干企业上一批重大技改项目。要加快研发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以及遏制环境污染的关键技术,不断强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科技保障。同时,着力解决人口、重大疾病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科技难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二)着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当务之急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这次全国科技进步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企业撑起了“半边天”,52.3%的获奖项目由企业独立承担或参与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占到36.4%。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再大的企业,一旦丧失创新能力,必然被市场抛弃;再小的企业,一旦掌握核心技术,也可能抢占市场先机。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省的重装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但他们近年来坚持不懈地抓技术改造,提升研发能力,最终摆脱了困境,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二重、东方等企业的订单已经签到几年以后,发展态势非常好。这次国务院出台的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60条配套政策,无论科技投入、税收激励,还是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措施,重点都是针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我们要利用好、落实好这些政策,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我们的企业一定要有远见,有战略思考,切实加强研发投入,并把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和营销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自主创

  新,大企业要唱主角,中小企业也要有所作为,形成大中小齐头并进的格局。

  我省各类创新基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要积极推进国家中药现代化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各类试点示范基地的建设。特别要继续下大力气打造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集中力量抓三大重点:一是建设绵阳科技城,依托长虹、九洲等优势企业和中物院等科研单位,着力构建军民结合的自主创新基地。二是建设成都高新区,以国家级专业孵化器为骨干、民营科技孵化器为主体,加强IC设计、软件、信息安全、数字媒体等国家产业化基地建设。三是建设德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强自主研发,积极推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把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打造成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以此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要注重发挥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着力提高研究开发能力、中介服务能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各地要依托现有基础和条件,整合科技资源,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立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着力改革体制机制,充分释放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潜能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抓“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紧紧抓“第一资源”的开发。人才始终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这些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事业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无不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无私奉献。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不断激发各类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激情和活力。人才问题,实质是体制机制问题。体制不畅,机制不活,人才的创新潜能释放不出来,资源优势就无法转化成科技优势和经济优势。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政策、做法和体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要进一步改革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办法,加快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分配、产权、社会价值激励等多种方式,特别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科技人才进入市场创新创业。大力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锻造更多的领军人物、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技术权威、科学家。要把各类科技园区、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作为凝聚人才、培养精英的大熔炉,作为砥砺科技领军人物的主战场,用产业聚集人才、以项目吸引人才、靠事业留住人才,促进我省丰富的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四)着力发展创新文化,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

  建设良好的创新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是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前提。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使创新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风尚,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一要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开拓精神,营造崇尚冒尖、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创新很多时候是艰难之途、冒险之旅,有成功也有失败。对成功者我们要赞赏褒奖,对失败者我们要宽容鼓励。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敢于去冒险,乐于去探索,一个竞相创新的局面才可能真正形成。二要大力提倡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营造自强不息、不懈求索的文化氛围。古人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就是要鼓励和培育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锐气,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三要大力提倡不唯权

  威、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营造百家争鸣、平等竞争的文化氛围。科技创新是没有止境的,真理面前是没有权威的,只有英才辈出,才能保证我们的创新能力经久持续。科学史研究表明,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迷信权

  威”、“论资排辈”必然使创新人才受到压制,创新思想遭到扼杀。四要大力提倡协同攻关、开放和谐的团队精神,营造科技资源大融合、学术研究大交流的文化氛围。坚决打破单位和部门壁垒,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资源整合和共享,把我省丰富的科技资源优

  势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坚决摒弃门户之争,推动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形成大联合、大协作、大攻关的生动局面。五要大力提倡爱国爱川、勤奋敬业的奉献精神,营造以共同理想凝聚人、崇高事业激励人的文化环境。崇高的理想和目标,敬业精神和创业热情是创新成功的重要条件,创新人才要始终把报效祖国、造福人民作为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科技战线的杰出人才,让他们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创新事迹家喻户晓。同时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三、切实加强领导,努力开创我省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科技演绎奇迹,创新引领未来。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加强自主创新,绝不仅是科技部门、科技工作者的事,而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全局性工作。这不仅是国家和省上的事,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项工作都应创新,都有条件和能力创新。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的思想,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开创我省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要坚持“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进一步强化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认真落实“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责任,把科技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及时协调解决科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和科技社会团体要加强协作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切实形成推动科技发展的整体合力。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和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科技发展规划,着力搞好科技规划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努力提高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领导干部要主动当好“后勤部长”,积极关心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要强化各项工作的执行落实。“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加强自主创新、走创新发展道路,最终要靠扎扎实实去干、去落实。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强自主创新、走创新发展道路的决定。这次会后,将印发《四川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并将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配套政策。此外,我们在人才工作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加强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把这些政策措施一项一项落到实处。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要加大财政的科技投入力度,逐步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全省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力改革科技投入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等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积极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努力提高科技资源共享利用的效益。

  同志们,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使我们面临重大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型发展道路,为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