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学发展 串起改革开放激越音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8日09:30 解放日报

  

科学发展串起改革开放激越音符

  本报述评(记者 徐敏 顾泳)聆听上海“十五”发展乐章,改革开放激越的音符,伴随科学发展观主旋律,令人振奋自豪———

  去年,国务院批准浦东率先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目标明确:在率先形成符合国
际通行规则的制度环境、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破除城乡二元制度障碍等方面,力争取得新突破。这使上海再次站在了全国改革发展的“风口浪尖”。

  “十五”期间,上海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开放战略,累计对外投资预计达16.7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5倍;同时本市已成为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落户的重点区域之一,整个城市的开放度和经济运行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这为“十一五”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奠定了扎实基础。

  坚持改革,整体推进

  回眸“十五”,改革任务千头万绪。上海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市场、企业、社会改革“四位一体”、综合配套、整体推进。

  抓住转变职能“牛鼻子”,扎实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践行“公开就是服务”理念,2004年5月1日起,上海在全国省级地方政府中第一个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积极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红头文件”不再神秘,中小学教育收费标准、重大工程配套住宅等信息公开后广受欢迎。管办分离,是政府职能转变重要抓手。水务、交通管理等领域实行一系列重大体制改革后,2005年9月建立的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又成了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运营的责任主体。

  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中,上海密织信用之“网”,构筑诚信体系。目前,已初步建成个人和企业两个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其中,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入库人数达600万,企业联合征信机构的入库企业已达60万户。

  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基调明确: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提升国有经济的主导竞争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坚持市场化运作,特别是企业购并、产权交易必须科学、规范、透明;每推动一个改革重组方案,就要打造一个创新主体。

  勇于探索,加快发展

  改革犹如闯险滩,需要勇气和探索。

  2004年1月,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率先推行集团层面的所有制改造,65亿元净资产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面向全球招商,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去年,电气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募集资金60亿元,成为上海国资新一轮改革启动以来,首个登陆境外资本市场的控股公司。

  国有资产在分分合合中发展壮大自己。有人形象地把百联、锦江的合并称为“造船”;把轻工、纺织的下放小企业称为“拆船”;把农工商的重组称为“修船”;把电科所的转制称为“卖船”……上海根据不同产业类、投资类控股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各有特色的改革重组方案。到去年底,本市国有资产总量达7300亿元,较上年净增400多亿元。

  面对1700万常住人口、数百万流动人口,上海在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沉着应对重重挑战。目前,上海在“要分类、有梯次、保基本、全覆盖”原则下,基本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框架,有适应不同对象的城保、镇保、农保、综保,有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险种,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等形式,努力让每一个在上海生活、工作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障。2004年,市政府头号实事工程“万人就业项目”,为下岗失业工人、协保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精心设计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6.7万余人。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放眼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快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更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审视自身,上海作为连接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枢纽和桥头堡,身份特殊。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是上海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4年,上海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达1600.2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约2.5倍。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的上海,已成为我国除香港外,“总部经济”项目最集中、发展最快的城市。据去年上半年统计,落户申城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银行或投资性公司、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86家、105家、140家。浦东新区集聚了通用、巴斯夫等近百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总部。仅陆家嘴金融贸易核心区域,每平方公里产生的增加值便达140亿元。涵盖政府效率、社会诚信、人才效应等内容的“总部气候”,成为吸引国际资金的“磁石”。

  同时,上海迈开大步“走出去”。仅2004年,上海对外投资总额达3.28亿美元,同比增幅达90.5%。部分国有大企业凭借核心技术,扬威国外市场。宝钢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合资组建巴西圣露易斯钢厂,一流钢铁技术结合原材料产地,构成国内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国际“旗舰”振华港机设计制造的大型港口起重设备,使世界诸多大港挥起“中国臂”。

  上海民营企业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在国家接连取消对民企许多限制基础上,上海建起“对国外不公平贸易行为的预警咨询系统”等,积极优化环境,大力为民企“走出去”助推。去年,本市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占全市对外投资总数的三分之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