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6年春节专题 > 正文

禁改限考验政府施政能力和市民文明素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9日21:48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专电(记者李舒、王汝堂、王衡、王茜) 2006年春节,借着“年味儿”的呼唤,烟花爆竹在解禁的城市粉墨登场,在禁放的城市幕后演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安全与年味做到了兼得--在禁放12年的北京,人们除夕夜尽情燃放,没有发生重大火情,也没有因燃放引发重大伤亡。北京市烟花办的工作人员说:“这说明政府的引导和服务
措施到位了,老百姓的文明素质提高了!”

  一纸禁放令难绝鞭炮声

  烟花爆竹禁放令始于1988年,禁放法规在十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诸多争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传统渐成潮流,为求“年味”城市居民开始“试探性”地燃放花炮,先是去城郊农村放,然后是带些回来偷偷放;有了私家汽车,干脆成箱成箱地买回来,分发给亲戚朋友放;最后干脆就在家门口大张旗鼓地放。燃放者的心态很明显:过年了谁不图个热闹?放个炮你还能把我怎么着?

  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于泓源说:“禁放令使得燃放人数减少,降低了发生危险的几率,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禁放不可能禁绝安全隐患和事故,北京禁放12年,每年春节都有因烟花爆竹引发伤亡或火灾的,公安机关处罚的人却非常少。原因是执法成本太高,听见爆竹响,民警赶过去,燃放者早跑了,而且很多还是未成年人,这样看来禁放令的可操作性相当低。”

  2006年春节除夕,记者走在仍然实施禁放的兰州市大街上,发现禁放令形同虚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禁放了12年的北京城,在2006年除夕午夜时分沸腾了,爆竹炸响,烟花开放,广场、空地成了“战场”,蓝色的天幕上“繁星点点”。欢乐的人群冲出楼道,汇聚到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年轻人撕开大卷大卷的爆竹、一盒盒的烟花,点燃,捂着耳朵跑开,老人和孩子们就在一旁眉开眼笑了,人们相互祝福着,感受着过年的喜庆和欢愉。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铁梁认为,事实证明,缺乏民意基础的法律是无法被真正执行的。他说,燃放鞭炮对

传统文化的继承意义重大,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疏导使人们享受民俗乐趣。”

  “禁改限”:考验政府施政能力

  “十多年前各大城市的政府选择了禁放,说穿了这是按照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方式作出的决策。”济南市安监局政策法规处一位干部分析说,“过去在对待不容易管理的事物时,为了减少麻烦,政府的习惯性做法就是禁止其生存。但所有具备深厚社会基础的东西绝非政府一纸禁令就能禁绝,无非是由公开转向地下,转向政府监控不到的地方,安全隐患并未消除,而政府对这一领域却因禁放令放弃了教育引导。”

  2003年,冰城哈尔滨率先突破禁放坚冰,开始在市区解禁,可以限制性燃放烟花爆竹,随后成都、上海、济南等大城市也相继出台限制性燃放规定,2005年9月,首都北京也通过了《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并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定明确五环路以内的地区为限制燃放地区,春节除夕、正月初一24小时可全天燃放,正月初二至十五每天7时至24时可燃放烟花爆竹,并详细规定了允许燃放的地点和烟花爆竹的种类。

  记者了解到,截至2005年底,全国已经有200多个城市对燃放烟花爆竹解禁,有的是全部放开,有的是有条件的限制性燃放。

  消除安全隐患的可行之道在哪里?“只要政府防范措施做得好,安全与年味就不矛盾。”哈尔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石峡告诉记者,“近几年在烟花爆竹的管理方面,我们采取了严密措施,辖区派出所都签订了责任状,从运输许可证的发放到确定运输路线,都有严格的规定。节前我们就开始严厉打击和查处黑加工点及不法商贩,并指定了千余个销售网点,销售的花炮都是有关部门到定点厂家统一采购的。”

  同样,北京市市委、政府也为第一年“禁改限”做了周密细致的工作,专门成立了“北京市人民政府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简称北京市烟花办),由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组成,做好了应急预案。除夕夜,北京市4万多民警默默坚守着岗位,著名的同仁

医院眼科医生24小时待命,保证随时启动应急医疗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禁改限”的变化,表现出中国公共利益开始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这考验政府要用更加温和、有针对性的方式协调各方利益。北京禁止燃放烟花爆竹12年后,平安度过了第一个烟花爆竹燃放高峰表明政府的施政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放鞭”同样在考验市民的文明素质

  山东济南市已经“开禁”两年了,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节济南市民燃放鞭炮的热情明显变淡,从腊月23日“小年”至除夕,济南鞭炮燃放一直没有火起来,鞭炮经营户也在惨淡经营。

  在享受传统民俗带来的喜悦同时,市民对由烟花爆竹的引起的喧闹、空气污染、垃圾等问题也表现出不满,一部分市民因此反对解禁烟花爆竹。

  记者在北京市一些小区看到,也有个别居民直接将鞭炮挂到小区的绿化树上,树木毁坏了不说,纷飞的鞭炮碎壳全都落在了草坪上,保洁工人难以清理,破坏了小区环境。而一些人无视政府的限制性规定,放起鞭炮来“自由自在”,不分时间、地点,甚至通宵达旦地燃放,使周边居民彻夜难眠。北京市烟花办工作人员说,解决这些问题,再多的警力也不足以监督到位,限放除了考验政府,同样在考验市民的文明素质。

  与此相反,新兴的焰火却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记者了解到,2005年元宵节,在禁放10年后的首次“开禁”的济南市,在大明湖公园举办了音乐烟花晚会,五六万市民前往观看。市民们没有想到,烟花爆竹这些“土玩艺儿”竟与现代科技联系在一起,令他们大开眼界:燃放员提着

笔记本电脑,按下启动键后,点火线马上变成一串火光,沿着水面飞向湖心岛;烟花在音乐声中升起,在空中组成绚丽多姿的图案。而电子烟花、荧光棒也代替了部分传统花炮,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山东省烟花爆竹协会秘书长陈虹说,在禁放的10余年时间里,烟花爆竹的生产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工艺得到改进,环保型烟花、电子烟花大量出现。烟花爆竹在城市“开禁”,绝不是什么沉渣泛起,传统民俗完全可以与时俱进,经过改良后进入城市生活。乡土社会中走出来的传统习俗要与时俱进,不仅要依靠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相关专题:2006年春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