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6年春节专题 > 正文

小小春联大写意 道出祖国新气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30日20:30 新华网

  新华网济南1月30日电 贴春联是我国百姓过春节的重要习俗。除夕之日,家家贴上大红的春联,把春节装点得喜气洋洋。而每年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

  河北:摆脱“铜臭”味换上“高雅”装

  农民生活变殷实带动了农村春联内容的变迁,如今农村春联的内容也开始追求“超
凡脱俗”。河北省青县北王庄村一些老人说,以往农村经济条件差,农民生活苦,家家户户春联基本反映的就是一个主题--发财,每到除夕日,整个村庄的春联无不和“钱”相关。

  70多岁的王贵生老人告诉记者,以前人们就盼望腰包能早一天鼓起来,春联也就成为了人们在节庆期间宣泄这一渴望的载体,并寄托了人们岁末对来年的期盼。“户对青山摇钱树,门盈绿水聚宝盆”“发福吉祥生财地,堆金积玉幸福家”正是这类春联的典型代表。

  如今在农村,人们更偏爱一些洋溢着家庭对子女成才、家庭和谐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祝愿的春联。

  “丹桂有根独长书香门第,金钱无种单生勤俭人家”这副春联说出了北王庄村村民刘振峰的心里话。他说,如今生活好了,但富裕后的农村人不应忘记勤俭的传统,勤俭是持家之本,而眼前能让自己上初一的儿子顺利考上大学是他和妻子最大的愿望。

  “惠农政策好处多,家庭和睦幸福长”“政策落实家家乐,大地回春处处新”则道出了北王庄村大多数村民的心声,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让他们尝到了种田的甜头。(记者刘宝森从河北青县报道)

  辽宁:“别样”春联见证农村新气象

  28日一大早,辽宁省东港市菩萨庙镇大于村的大棚种植户于本胜就开始和儿子一起欢欢喜喜地给自家的大棚贴春联了。一副“阳光普照洒吉祥,大棚温暖送小康”的对联正正当当地贴在大棚的门两旁,于本胜脸上乐开了花。

  与以往农民家门口常贴的“门迎四季福,家进八方财”“迎新春天赐鸿福,贺佳节日进万金”等传统祈福求财类的对联不同,今年辽宁的农民更喜欢切实符合农民心意的春联,而反映自家增收和新农村新气象的“别样”春联格外受到农民的青睐。

  于本胜告诉记者,赶上过年蔬菜旺销,他家的大棚蔬菜已经供不应求了。这两天,他家种植的大棚

西红柿已经卖到了7元/公斤,黄瓜价格也涨到了8元/公斤。如果能这样保持下去,单是春节这几天他就能收入近3000元。今年,他专门买了这副春联贴在大棚门口,就是要跟自家的大棚增收挂上边,真真正正过个好年。

  而在菩萨庙镇的年货大集上,红红火火的各式春联成为农民必买的年货。已经连续5年在集市上卖春联的刘大爷说,今年过年老百姓不像以往那样专挑发财、富贵类的春联了,而是更喜欢包含日子康乐、家庭美满字样的春联,比如“发家致富生活美,安居乐业日子旺”这样的春联就卖得很好,已经卖出了30多副。记者在集市上转了一大圈,发现反映致富增收的春联在十几个春联摊位上都卖得很火。

  63岁的菩萨庙镇大于村的韩大爷干脆自己亲自提起毛笔来,写下了“新年新气新农村,阖家欢乐尽笑颜”的大红对联,将自己心中的喜悦与祝福一起贴在了自家的大门上,体现出一位老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期望。(记者王志从辽宁丹东报道)

  山东:春联透出文明和谐

  山东农村的春联一洗原来的“土气”“俗气”,变得清新雅致起来,如“琴言清若水,诗梦暖如春”“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寿同山岳永,福共海天长”等等,蕴藉隽永,让人玩味不尽。

  太堡庄乡孙家庄的王老先生给邻里乡亲写春联已有20多年,每年春节前都得写三四十副春联。据他讲,以前写传统对联多,像“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福寿双全,人财两旺”等等。而现在反映社会和谐、文明、富贵、祥和的春联明显多了,像“腊梅招喜鹊,盛世展宏图”“德厚千秋远,家和万事兴”“和睦春长在,勤劳福有余”等对联特别受村民喜爱。(记者王海鹰从山东昌邑报道)

  甘肃:“手工”春联日渐式微

  今年过年,记者回到家乡--位于甘肃中部、黄河之滨的景泰县五佛乡发现,家乡的春联有了大“变脸”:手工裁制、毛笔书写的春联越来越少,而机器印刷、制作精美的春联逐渐成为当地村民的首选。

  腊月二十九中午,阳光普照,正是家家户户贴春联的时候。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字体工整、色彩鲜亮的“印刷品”春联占了一大半,而用毛笔、墨汁书写的“手工”春联已经成为少数派。

  乡镇市场上一家百货店的老板常义告诉记者:“现在的农民手里有钱了,也忙了,过年办年货都图个方便,印刷的春联虽然一副两元钱,但显得大气、漂亮又方便。一张红纸四毛钱,能裁出三四副对联,但做成春联费时费力,现在的农民已经不计较这样的细账了。”(记者赵仁伟从甘肃景泰报道)

  相关专题:2006年春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