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立法保护我国民族文化珍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30日23:46 新华网 | |||||||||
新华网贵阳1月30日电(记者周芙蓉) 中国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最丰富多彩的文化大国之一。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冲击,许多沉淀着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正在流失。中国民族文化专家呼吁加大对民族文化资源的立法保护。 黔东南苗族服饰是苗族服饰中最为雍容华贵的服饰,以其工艺精湛,造型独特,文化积淀深厚,堪称苗族文化的一部“无字史书”。由于经济利益驱动,许多嗅觉敏锐的人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雷秀武曾在与法国巴黎一家私立民俗博物馆馆长交流时,了解到这家法国私立博物馆已收藏了180多套苗族服饰,其中,黔东南的苗族服饰就有108套,极具文物价值的月亮山地区祭祀服“百鸟衣”就有15套,超过了贵州省内的收藏。这位博物馆馆长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100年后,中国人要研究苗族的服饰文化,还要到我的博物馆来研究。” 不仅仅是当地人,在中国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一些外国人甚至从事起了倒卖民族文化资源的“行当”。老外轻易可以挑选到一些具有文物价值的服饰,然后作为旅游工艺品轻松带出境外。 被誉为水族“百科全书”的水书,近年来流失现象也不容乐观。有甲骨文之前,水族古文字就已存在,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族地区,小贩们在赶集日公开摆摊收购水书,许多“水书”就这样流失出县、出州、出省甚至出国。 贵州民族学院院长、法学专家吴大华认为,中国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财富,是不可再生资源。当务之急是加快立法步伐,把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