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宝才“兔儿奶奶”横空出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31日00:19 京华时报 | |||||||||||
韩先生的客厅就像一个“小人国”。本报记者范继文摄 用胶泥为原料,捏出六七厘米高的三国人物,这就是北京的老玩意儿———三国刀马人。三国刀马人的创始人姓韩,如今“马人韩”这个称号已经传到了第四代韩宝才。“小
走进韩先生用客厅改成的工作间,就像是走进了“小泥人国”。两侧的书架上码满了各式刀马人,还有兔儿爷、阿福等泥塑作品。工作台上,码放着七八个刚刚捏成等待上色的卡通狗。据韩先生介绍,这些卡通狗是特意为今年的狗年设计的,打算在春节莲花池庙会期间推出。作为“马人韩”第四代传人,韩宝才除了继承老技艺外,还在尝试着创新。 韩先生的曾祖父名叫穆克登阿,属满族镶白旗,生活原本过得很富裕,平时喜欢用泥捏些泥人、小动物。后来家道中落,自己摸索着靠捏泥人养活全家,那时的刀马人,骑马拿刀的基本形象已经出现。 第二代传人是韩先生的爷爷,名叫韩明顺,从小跟着父亲一起捏刀马人,在父亲制作的刀马人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刀马人的脸谱化造型。 第三代是韩先生的父亲韩增启,老人将刀马人的技艺再次提升。文革时,父亲因为没事做,被分配到厂里看大门。“父亲虽然去看大门了,但是没有停止制作刀马人。我清楚地记得,不愿意闲着的父亲做了一套西游记,被我从抽屉里面翻了出来。”韩宝才回忆道。 第四代传人韩宝才今年43岁,从初中时就跟着父亲学习刀马人的制作。“记得有一天放学,跑到父亲的房间内看父亲工作,父亲随手给了我一块胶泥,我就捏了起来。”韩先生已经记不清自己捏的第一匹马的样子,但清楚地记得自己是从那个时候起开始痴迷刀马人的。 文革过后的首届地坛庙会,只有20多岁的韩先生陪着父亲去了现场。当时把斋宫腾出来用来现场表演。“老百姓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些东西,都特别的激动。”据韩先生回忆,当时整个斋宫里挤满了人。观众把韩先生和他父亲围在中间,每个观众的眼睛都盯着他父亲手中的胶泥,不想错过胶泥变成刀马人的每一个细节。“父亲当时已经很多年没有现场表演了,开始的时候有点紧张,后来看到观众的热情,慢慢地就不紧张了。” 韩先生自父亲去世后,就开始了独自一个人的刀马人创作。“开始的时候也挺难的,没有父亲的帮助,我需要自己判断市场,慢慢地我了解到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作品。”韩先生记得自己卖出去的第一件作品是在饭店里,卖给了一位外国人。看到自己的作品有人欣赏,韩先生感觉心里挺得意的。除了从事三国刀马人的创作外,韩先生现在还通过市场需求,不断地创作新作品。比如原来的兔儿爷都是后背插着两面旗子,韩先生将其改成4面小旗子,这样看上去更加威武。最大的创新就是适应现在年轻人的喜好,设计了兔儿奶奶的形象,和兔儿爷并排坐在一起。 相关专题:北京烟花禁改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