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八户人家依次熬夜煮粽子 睡梦中都在贪婪地闻着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1日07:00 都市快报

  开心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这不,刚刚还沉浸在和亲人团聚的喜悦之中,一转眼又得回单位值班了。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年年不落的春晚、新年钟声敲响时欢欣鼓舞地放炮仗、怀着兴奋的心情短暂入眠、初一清早起来上山祭祖,然后到一户户亲戚家拜年、一顿又一顿的吃吃喝喝,春节最重要的这三天时间,就这样被亲情、幸福,还有层出不穷的食物,填得满满的,然后又变成了珍贵的记忆。

  都市快报昨天寻找“年味”的热线继续充满怀旧气氛,大家述说最多的仍然是小时候过的年,似乎当下正在经历的幸福只可品味不可言说,一定要留待日后追忆,呵呵。

  12户人家一起蒸松糕 生活的艰辛无影无踪

  记忆中,儿时家乡温州的过年最让人回味。那时,我家住的温州大南门一个大庭院里,住着12户人家。每到过年前的腊月廿五、六,家家户户就开始轮流借用大庭院里的石磨磨糯米粉,有磨干粉,也有把糯米浸过夜和水磨湿粉的。磨了粉,便做那温州人传统的箬糕和松糕———箬糕就是用包粽子的箬叶包底拌以桂花、花生仁、猪肉等佐料做成的糖糕;松糕则是用干粉掺水和红塘或白糖拌成的,松糕的表面还要撒上桂花、嵌上若干红枣和很薄的肥肉片。两样糕点要用圆形和六角形的木模蒸具蒸成。

  除夕之前,12户人家凑在一个大厨房里各自蒸着箬糕、松糕,你尝我家一口,我品他家一块,欢声笑语乐成一片,生活的艰辛被过年的热闹搅得烟消云散。儿时这过年,这箬糕和松糕,便成为了我心中永久的记忆。每回温州过年,总要“吭吭哧哧”将儿时的过年记忆和着这箬糕、松糕背些回来。(杨福明)

  大年三十不睡觉 凌晨两点拜天地

  我来自安徽黄山的一个乡村,大年三十傍晚先摆上家乡的糕点、豆腐和猪肉,拿着三根香朝着灶台拜三下,再烧香纸,然后才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晚上全家人几乎都不睡觉,因为我们那里流行守岁。初一凌晨两点钟,就要拜天地,祈求来年有个好的收成,那时候是最热闹、最正经的时候,我也不大看得懂,真的很复杂!初一早上我们那里都是吃面的(长寿面),吃好后就是上坟,给过世的亲人、祖先拜年,请他们保佑我们!(吕庆丰)

  年三十关门年初一开门 都要讲一大堆吉利话

  说起过年我可有话说了。我老家在绍兴,记得小时候我每年都要去绍兴过年,至今记忆犹新。首先是祭祖先,猪头、活的大鱼,放在大盆里,贴上元宝形状的红纸,还有年前祭灶菩萨也非常热闹。年三十夜饭吃好后,爷爷奶奶去关门时嘴里讲的都是吉利话,年初一开门也要讲一大堆吉利话,在这一天扫地只能把垃圾往里扫,这样表示家里的财富不会往外流,等等。(杜铁全)

  除夕预测新年是旱是涝 本命年要防灾星袭击

  我姨妈是河北承德人,今年她们全家来杭州过年,她给我们讲了老家承德受满族文化影响的一些过年礼仪,我觉得特别有趣。

  一个就是用高粱秸测旱涝。每年除夕之夜,长辈总会雷打不动地做一件事情:把一节选好的高粱秸去皮留瓤,再把12粒当年收获的黄豆依次塞入其中。

  除夕晚饭过后,在做完饭的锅里放入半锅凉水(锅里的余温会把水变温暖,利于豆子发涨),再将带有黄豆的秸秆放入锅中,到夜里12点拿出来,按照由下向上的顺序(分别代表1~12月)检查那些豆子,若发涨明显的豆子多于其他没有发涨的豆子,证明是涝,反之是旱。

  还有一个风俗就是本命年夜“躲星”。照老家的规矩,这一年不仅要系红腰带,穿红袜子,而且除夕当天太阳落山后就不能出门,防止被“灾星”袭击。

  姨妈说她24岁本命年那晚没有“躲星”,和朋友玩到夜里10点才回家———因为那天正好下雪,天上没有星星。

  她这一席话逗得我们全家哈哈大笑。(陈令)

  大年初一吃姜汤面 一碗下肚全身暖洋洋

  我家是台州的,虽然跟杭州离得不太远,但过年的一些吃法还是有所不同。在我家那边大年初一最兴吃的不是饺子而是姜汤面。每年初一快到吃中饭时间了,我妈就忙开了,先是煎荷包蛋\(家里每人一个\,然后把油重新入锅,再将那些作料倒进去炒炒,放入黄酒的那一刻,香味四溢,简直要把鼻子香掉了,然后放水,水开后放入面条,煮几分钟后放入姜汁,一锅香喷喷的姜汤面就烧好了,一碗下肚全身暖洋洋的。据说这姜汤面还有驱寒散痛的作用呢。(潘丹红)

  戴着帽子吃年夜饭 是为了纪念祖辈的辛苦

  我老家在湖北孝感,我们那里过年有一种特别的风俗,那就是:戴着帽子吃年夜饭。大人的帽子是圆绒帽,小孩子的帽子有太阳帽和毡帽等。

  从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故事是这样的:大约600多年前,祖辈刚到孝感时,看见那里到处都是湖,就挑土填湖。祖辈在那里过第一个年时,正好遇到一场大雨。那时连房子都没搭起来,他们是戴斗笠吃的年夜饭。后人为记住祖宗的辛苦,以后就一直戴上斗笠吃年夜饭。由于斗笠太大,戴在头上吃饭不方便,加之雨衣等雨具的兴起,斗笠也越来越少见,后来就慢慢地把斗笠换成帽子。(张炳欣)

  堂屋中间摆上大方桌水果花生好烟样样不少

  我是湖北人,在我们老家农村过年,初一大清早,家里的晚辈要早起些给长辈们拜年,红包当然是少不了的。大人们也早早地上香祭拜祖宗,然后开始在堂屋中间摆上大方桌,上面放上果盘,里面水果花生瓜子样样俱全,旁边还放包平时都舍不得抽的好烟。这时,家家户户开始行动起来,大人们领着小孩穿戴一新到各个族人家里拜年,小坐一会再赶另一家,临走前,主人都会一个劲往小孩兜里塞糖果,客气极了。(张坤兵)每户院子里挑着一盏灯映照着地上洁白的雪

  1974年我正在黑龙江建设兵团,那年春节,我怕回杭州的火车票太难买,就买在了大年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后,我就从驻地赶到铁力县城乘火车。突然发现,县城里每户人家的院子里,都竖着一根很高很高的杨木杆,杆子上挂着绿色树枝,还有五颜六色的旗帜和各种饰物,杆子顶上是一盏明亮的灯。

  当时大街上没有路灯,但整个县城却被灯光照得透明,煞是壮观。灯光映照着地上洁白的雪,让人如坠仙境。这样的景象在东北只有过年时才有,我也只见过那么一次,至今难忘。(陈先生)

  祖祖辈辈都是绍兴人偏偏不喝闻名天下的黄酒

  都说绍兴的黄酒最醇、最具中国乡土味。可我最爱喝的却是绍兴的米酒。

  爷爷奶奶祖祖辈辈都是绍兴人。爷爷每年过年前都要用上好的糯米酿出米酒,逢年过节我去他那儿,他从来不用闻名天下的绍兴黄酒招待我,而是用自酿的米酒。

  一杯倒出来,那清冽甘醇、入味无穷的酒,直让我一饮而尽,连饮数杯也不怕醉。下酒菜总少不了奶奶自己腌制的酱鸭,那可是绍兴本土养殖的“呆头鸭”,也称花鸭,个大、肉精、膘薄,比山珍海味还要好吃。

  这不,今天下午我又要赶着去绍兴吃这顿乡土酒席了。(朱家祺)

  (记者杨俊 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