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唱唱家乡的五音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3日02:00 舜网-济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杨镇

  杨孔志把二胡搁在腿上,调了调弦,抬头瞅了瞅站在屋中央的两位小姑娘。看到他的示意,两位姑娘的五音戏《王二小赶脚》旋即唱响了小小的农家院。轻轻地,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旋律飘出了小院,在章丘市文祖镇青野村的街道上荡漾……

  退了休的杨老师对五音戏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在青野村生活了66年,也听了60多年的五音戏。青野村是五音戏的发源地,它伴随着杨老师从孩提到成年,从懵懂少年成了为人师表的教师。逢年过节或者农闲时候,看五音戏、唱五音戏是这个村男女老幼业余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大年初五,中国人在这天要“破五”。往年,都是村里的五音戏剧团在村子里扎上舞台唱起来。今年大年初三,剧团被淄博市请去唱戏,村民们心里痒痒,冒着小雪聚到杨老师家,听他说说五音戏,看孩子们练唱腔和身段,以此过过戏瘾。

  倒上茶水,杨老师给孩子们讲起五音戏的历史:传说五音戏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清朝末年朝廷一位姓周的命官得罪了权贵,被贬为县官,在赴任途中,那权贵又派人将其全家杀死,幸亏一位老管家将家中仅10岁的周小姐救出,流落到现章丘市文祖镇,周小姐在附近尼姑庵出家。小姐出家后经常到青野村化缘,化缘时把自家的遭遇编成歌词吟唱,时间久了,青野村的人都学会了这些唱腔,称之为“周姑子戏”。以后,村里一位名叫赵国清的人又把他从外地学来的戏曲内容移植到“周姑子戏”中。这时,唱戏人用绑在手肘上的小鼓伴奏,也有人称为“肘鼓子戏”。新中国成立后,表演艺术家邓洪山靠此戏唱红中国,被称为“五音泰斗”,五音戏因此命名。

  杨老师自豪地说,现在的青野村人人会唱五音戏,就连八九岁的孩子也会即兴唱上一个选段。1984年,村里为了保护这个艺术品种不被湮没,花4万多元成立了青野五音戏剧团,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才。由于剧团的名气越来越大,周围县市的文化部门常来邀请剧团去演出,这次到淄博演出,恐怕得初九才能回来。

  于是,一些特别爱好五音戏的年轻人就沉不住气,跑到杨老师家过过瘾。冯喜梅、明霞、马玉倩都是20出头的姑娘,已经分别在北京、济南工作了,回家过春节没看上村里剧团演的戏,干脆让杨老师伴奏,几位姑娘按照过去跟剧团的老师学的一点功夫,唱起了传统剧目《王二小赶脚》。尽管没有化妆,也没有戏服,小屋中央的空地当舞台,姑娘们那一招一式比划得十分认真。

  一个选段唱完,屋里响起掌声。杨老师脸上也笑开了花,他指着明霞说,别小看这小姑娘,她可是五音戏表演艺术家明洪钧的孙女,得过真传呀,那冯喜梅和马玉倩的老师也是五音戏的名角。有这些孩子对五音戏感兴趣,五音戏就不会衰落呀!

  明霞说,因为五音戏是用方言演唱,听起来亲切,曲调也动听,老少都能学唱,所以她从小就喜欢听、唱五音戏,这是村里人都喜欢的娱乐方式。

  中午时分,小雪停了。走出杨老师的农家小院,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身后的院子里又飘出了五音戏的传统曲目《小姑贤》的唱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