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兄弟离开的日子城市生活真尴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3日09:39 扬子晚报 | |||||||||
一个美国家庭试验不买中国货的生活会怎么样,结果花了更多的钱,日子还过得一团糟,离开民工的中国城市也好不到哪里去。春节期间,民工们集中返乡,城市服务出现真空,长假进入后半程,记者生活节奏全被打乱了。 首要的问题是小保姆回家后,带孩子累得够呛。平时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跟孩子嬉闹,马上就睡了。每天这一离一合,既有情趣,也不累人。没想到全天跟孩子腻在一起,
再就是厨房里吃紧。虽然节前储了不少蔬菜,但一周下来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只是黄叶烂帮。农贸市场初八才开门,超市就成了独家经营。记者赶到鼓楼金润发店,柜台里盘菜全卖空了,散货区豆瓣8元/500克,西红柿6元,菜心5元,菠菜、韭菜3.6元,蔬菜卖上肉价了,没有比蛋价便宜的。菜价比节前更高,市民还在抢着挑,超市理货员不停地补货,春节鱼呀肉的都吃得腻歪了。记者一咬牙买了三四样蔬菜,花了30多元。 回到家,母亲又说煤气没了。拨了几个电话才打通百江送气站的电话,说春节家家用气多,送气工走了一大半,一人干三人的活,送气上门由平时的1小时,延长到3小时。3小时!要等到什么时候,出去吃吧。一家人从峨嵋路走到天山路,终于在高楼门找到一家开门的饭馆,承包厨房的大师傅也回家了,老板主厨,老板娘择菜,女儿跑堂,口味也就是记者家常菜的水平。 民工返乡后,许多日常生活、服务都“停摆”了。父母年龄大了,洗不惯热水器,一周没洗澡,身上痒,非要去澡堂子泡澡。小区唯一一家浴室大门落锁,门口告示初七才营业。老板苦笑,说春节生意好做,但小工都回家了,只得打烊。妻子不知从哪儿买来的高帮鞋,兴抖抖的,没穿几天鞋跟掉了,巷口那个天天坐着的修鞋老头也回家了,说正月半才回来。记者骑车到报社值班,春节一过,车胎瘪了,一路上没看到一个修车的,也不能借个气筒打气,而平时路上有3个修车点,结果从高楼门一直推车到新街口。 小区保洁员走了,几天没人收垃圾,包装盒、袋装垃圾堆满楼梯口,下楼都要踮脚了。春节期间,南京马路很整洁,但小区内就差强人意了,因为小区保洁员多是民工。记者在广州里、豆菜桥看到,垃圾中转站关门了,路上菜边垃圾、乱丢的袋装垃圾、烟花纸屑到处都是。 民工返乡后,小区一下冷清了许多,居民的生活成本也高了。峨嵋路拓宽后,路边整洁的摊点群排了百米长,吃的用的——“扬州包子”,味道不亚于金陵大肉包,1元3只,超市1元1只;“关东炒货”,有一二十种,香香的小花生,4元称一斤,买回家还热烘烘的,腰果、开心果只有超市一半价;苏州梅花糕,六合猪头肉,现轧芝麻糊什么的,应有尽有……买回家就能趁热吃,或是半成品下锅。摊点群的管理者说,大超市把大宗百货卖便宜了,但把针头线脑、吃的东西卖贵了,自夸乐客多就是摊点群打败的。这里平时热闹得很,眼下摊在人空,居民只得去超市买,贵又不算新鲜。小保姆平时抱儿子出去玩,扫垃圾的阿姨,卖报纸的老头,做糕点的师傅,都混熟了,平时没少吃白食,他们帮着留心小孩,也让人放心,难怪春节孩子还吵着出去呢。 民工兄弟走了,我们才意识到,其实我们一天也离不开他们。想想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给城市带来的种种好处,也应多些宽容,多些担待。经过春节短暂的节庆后,现在我只盼望:民工兄弟,早点回来!本报记者顾巍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