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适应需求增强实力 “十五”期间广西高校科研回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3日10:58 新桂网

  为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科技工作发展要求,着力打造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十五”期间,我区加大了科研管理体系的建设力度,使广西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提升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

  为促进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能力上层次、上水平,自治区教育厅主抓目标明确,突出重点优势,鼎力支持被批准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的广西大学“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的“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实验室”的建设。至此,我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层面的重点研究机构数量增至8个。还有教育厅确定的重点学科54个、重点实验室4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个。

  各高校充分发挥人文哲学社会学科的优势,认真实施“人文强桂工程”。其中,广西师范大学设立了“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审美人类学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学院设立了“壮学研究中心”、“瑶学研究中心”,广西艺术学院设立了“少数民族艺术研究中心”。

  广西大学“十五”期间经过实施“211工程”,科研水平大为提高,建设生物技术与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工程与红水河流域水力资源开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等5个重点学科项目,19个重点实验室建设基本完成,实现了上水平、上层次、上台阶的目标。

  高校科研实力在增强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高校在“十五”期间投入科研的经费累计约11亿元,比“九五”期间的1.59亿元增长6倍多。其中,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等8所高校累计承担和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370项,获得相应项目资助经费1.1亿多元。

  人才是支撑项目的顶梁柱。在“十五”期间,全区高校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勇于开拓,在年龄、学历、专业结构上合理的学科队伍。在这支队伍里,被选入省部级国家级重点资助和培养的人选43人,被自治区“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二层人选79人;还有三个学术团体入选首批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各高校紧密结合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与校外科研基地、教学实验基地,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联合,共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解决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使科研尽快转化为成果。

  这些成果中,有广西大学张仲卿教授的“碾压混凝土高拱坝研究及应用”及该校的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水牛犊、广西师范大学的“广西特色中草药研究与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

  全区高校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成果奖在全区亦走在前列。据初步统计,“十五”期间,全区高校出版学术专著87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万多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录论文1700篇,国家一级刊物登载1.2万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13项,其中有2项成果获得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10项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201项获得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仅2005年,全区获成果奖142项,而高校获成果奖51项,占获奖成果总数的35.9%。还有申请专利64项,获得授权专利29项,专利申请与获授权专利分别比2000年增长814%和262%。

  全区高校还以“科技大篷车”等形式服务县域经济。广西大学等6所高校先后组织专家496人次到田间、进厂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服务区域36个县市、企事业413个,参与活动3万多人次。广西大学在北海市建立了科技成果研发与转化中心。桂林电子工业学院与柳州华锡集团、桂林市医疗电子仪器厂、深圳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进行“结对共进”技术合作,均取得较好效果。

  最近,由广西高教学会科研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河池学院承办“2005年度广西高校科研管理学术工作年会”上,与会的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全区高校的领导、教授认为,高校应围绕国家科技规划的发展战略,继续发扬创新精神,注重体现高校的科技管理能力、科技服务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能力和“一招三引”能力,加强高校与市域经济、与县域经济、与企业结对开展科技合作的工作力度。开展“校市(县)一对一科技帮扶”、“校企一对一科研合作”的创新计划活动。要进一步增强高校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强科技攻关和原创性创新工作。有条件的高校与企业结成合作“对子”,重点突破制糖、有色金属、汽车、机械、建材、中药、食品、林化、农业等方面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为振兴全区特色优势产业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服务。(黄杰瑶 罗日杰)编辑:蒙卫芝作者:黄杰瑶 罗日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