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是思念,是乡愁,是感恩年味,是浓浓亲情的团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4日09:16 都市快报

  已是大年初六,年味依旧浓烈,它是妈妈做的一道菜,它是浓浓的乡愁,它是最难忘的记忆……而我的年味,是妈妈送我上车时的那双泪眼。

  昨天是都市快报“寻找天下年味”最后的一天,读者们通过电话、邮件、传真不断给我发来“年味”。今天,所有的“年味”未能一一见报,在初八的“天下”周刊,我们还将刊出。

  最想推广的年味

  我妈妈在世时,她经常会给我讲起老杭州人过年的习俗。那时,每逢过年,妈妈会做一种名叫“五福”的点心。点心是用黄豆、红枣、甘蔗、藕、莲子做成的。妈妈说,黄豆表示来年子孙兴旺,红枣意味着新的一年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甘蔗意味着新的一年能节节高,藕预兆来年路路通。吃了这种点心,意味着来年后福好。我现在每年都会做给孩子们吃的。不过,这种点心在杭州已不多见了。我想借这次快报搞的征集“天下年味“的活动,推广这个好习俗,让它能继承下去。

  ———师香月(杭州,50岁)

  最有意思的年味

  我老家在扬州,虽在杭州生活了13年,但只要一想到老家的年味,总觉得非常有意思。

  在老家,年夜饭是要吃芋头的,表示来年遇到好人。第一碗年夜饭是不能吃的,先得供祖先。而且饭要弄成圆圆的,上面放着红枣,饭里还要插根树枝,树枝上夹一些花生。正月初一这天,小孩子要抢着去吃这碗饭里的红枣与花生,谁第一个抢到,就表示来年谁会有成就。而且在正月初一这天,女人是不用干活的,全是男人干。有意思吧。———顾女士(扬州)

  永生难忘的年夜饭

  1971年的年夜饭,我永生难忘,你们恐怕也是闻所未闻。

  1970年12月11日,时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们还是十七八岁的样子。我们被分在浙江建设兵团的39团104连,兵团就在安吉南湖林场,我在一营当电工。

  1971年1月26日,大年三十。这一天,连队指导员要我在食堂边的一个小操场装一盏灯,说晚上要吃忆苦饭。

  晚上,连长、连队指导员抬出两个桶,分给每人一碗糠烧大白菜。连长说,这是政治任务,每人必须现场吃下去。吃完这碗年夜饭,一回到宿舍,男孩子虽然没有哭出声,眼里已是泪汪汪的,女孩子则哭声大作。好在以后再也没吃过这样的年夜饭。———马水安(杭州)

  最感人的年味

  记得小时候,大年初一是要穿新鞋的,那时候有一双新的布鞋已经是非常开心的事了。

  爸爸、我、还有弟弟的新布鞋都是妈妈做的。做鞋子很辛苦,要一针一针缝出来的。每当近年底,妈妈就会把夏天留着的破草席拿出来,涂上糨糊贴在门板上晒干,剪成鞋底。再用旧衣物做成布底,买一块黑色的布料做成鞋帮,经过千针万针的辛苦做成漂亮的新鞋。妈妈白天在外面干活,做鞋主要是利用晚上在“洋油灯”下完成的,由于光线不好,妈妈的手经常会被针刺到,而且鞋底很硬,手上会起泡。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么感人的画面啊!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大年初一穿妈妈做的布鞋了,但在大年初一穿新鞋的习惯保留了下来。今年我五岁的儿子在大年初一穿新皮鞋时,我给他讲了奶奶做布鞋的故事,他觉得很不可思议,睁大眼睛问我奶奶做的布鞋和巴布豆比哪一双漂亮?———郑林方(31岁,湖州)

  最令人回味的年味

  我印象中最有年味的应该是几年前回老家过年的场景。我是杭州的,老家在丽水巨溪。正月初三晚上,村中仅有的一座小戏台特别热闹,都是村民自己化好妆上台唱戏的。其中还有我家的亲戚,我也跟着一起大声喝彩。唱罢戏,众人提着自制的花灯跟着演员绕着村子走一圈,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是那么和善。想想现在过年就呆在家里拜拜年,我就特别怀念那时充满喜庆的日子。———潘婧

  最精打细算的年夜饭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期,在农村几乎天天吃素不要说,甚至连饭和粥都吃不饱。所以我们小时候特盼望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新鞋穿(平时根本穿不到),还有压岁钱(父母给每个小孩几毛钱)可以拿。主要的是可以大饱口福。平时父母舍不得花钱(大集体时家里其实没有钱)买肉吃,可大年夜饭这一顿鸡鸭鱼肉可丰富啦。而且,父母允许你大吃大喝。若平时家里来客人,桌上的荤菜是留给客人吃的(父母不允许我们吃)。

  大年夜饭,老爸最讲究的三道菜是蒜、年糕和鱼。这第一筷老爸一定要我们先吃蒜,他说一年过去了,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精打细算(蒜)过日子。至于年糕和鱼嘛,老爸的希望是年年有余(鱼)。———陆小宏(嘉兴读者)

  浓浓亲情的年夜饭

  我们一家人每年过年都是回东阳老家的,因为家里有一个90多岁的老奶奶,过年时在外的人都得回家团聚,使大家体会到浓浓的亲情。今年过年就更有意思了,99岁的老奶奶还回到她的娘家,为她小时候的伙伴庆贺100岁生日!你想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啊。———许正

  最想念母亲的“走油肉”

  母亲今年92岁,绍兴生,杭州长。有几个拿手的绍兴菜,我最难忘的是她制作的“走油肉”。母亲说,肉要五花的,切成3寸见方,放水中煮七成熟。然后把肉切开,但皮必须连着,这样就可以放进油锅里“走油”了。“走”了油的五花肉连同黄花菜、黑木耳及作料一起红烧。啊,那味道!糯而不腻,香而入味,而且营养丰富,有益健康。我北京的哥哥从母亲处偷了拳头,在北京显洋,他的那些嘴刁的京片子朋友一致公认手艺不错,认为南方菜好吃。可比起母亲烧的,差远了。我们众姊妹兄弟的手艺总及不上她老人家,我想年龄就是她的秘方。———杜月静(杭州)

  一生中最好吃的年夜饭

  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我大约12岁,全国人民勒紧裤带过日子,全家已有两年见不到油水,更不知肉味了。大年三十快到了,我父母看着兄妹六张嘴,愁得不知怎么办。年三十这天,我父亲一早就冒着寒风,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去上班,天黑该下班时还没回家。直到晚上六点,年近五十的父亲回来了。他一个人骑着破车,往返60多里路去余杭乡下一农民家,用三十多元钱买了二斤死猪崽肉(也不知此猪崽有病否?)。全家人看到肉如喜从天降,母亲赶紧发煤炉,肉还未烧熟,我们兄妹几个就团团围在灶头边,边看边流口水。盼啊盼啊,终于等到肉烧熟了,一人一块,我吃在嘴里本想细细品嚼,不知怎的,肉一下子滑到了肚子里,而我的父母亲却看着我们吃,自己舍不得吃。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一生中最好吃的菜肴,任何山珍海味也比不上1960年的那顿年夜饭。天下的儿女千万别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王筱敏

  (张晓清 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