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保卫春节”先要“经营春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5日13:35 深圳晚报

  “保卫春节”先要“经营春节”

  消费“味道”越来越浓传统“年味”越来越少

  据新华社南宁2月4日电记者在广西、湖北、宁夏、贵州等省区城乡采访时发现,祭灶神、贴春联、迎财神、送穷、舞龙舞狮等传统习俗正被逐渐淡忘。

  “灶王”已乘黄鹤去

  “二十三,糖瓜粘”,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然而,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许多都市人早已忘却。

  “30年前还习惯在灶台上贴灶王神像,如今甚至连灶王什么模样也想不起来了。”广西融水县年逾7旬的老大爷桂庄民颇为感慨地说。

  作为村里长辈,桂庄民掰着手指头给记者数诸多春节风俗:腊月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迎玉帝,二十六二十七洗福禄……“这些还都是为除旧迎新做准备的,过去村里春节要从腊月二十三算起,直到正月十五闹完元宵才算结束,现在只剩下了除夕到初七。”

  “窗花”“剪纸”难盈门

  窗花、剪纸、门神、春联……这些除旧迎新时的传统文化,在不少城乡也仅剩下贴“福”的传统。

  记者在湖北、宁夏、广西等地所到之处作了初步估计,9成以上城市新开发的住宅小区住户没有在窗户上贴窗花、门神,一半以上的城市家庭没有贴春联,但7成左右的住户在门口贴上了“福”字。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广西儒学会副会长钱宗范教授认为:构建春节浓郁“年氛围”的,恰恰是一个个看似简单,但意蕴深刻的符号。“窗花”是家中媳妇婆婆心灵手巧的象征,“春联”则是家中人才辈出的外在表现。钱宗范说:“这些具有象征意义文化符号的淡漠,实际上折射出传统春节正在被现代文明的气息所侵蚀。”

  除夕“守岁”遭吞噬

  如今在大城市里兴起的过年吃饭在豪华酒店,正在分流回家过年的人群,正在销蚀过年的味道。通宵搓麻将、整夜上网玩游戏、连续观看DVD……越来越多的现代生活把父母兄弟团聚、呼唤亲情的年味吞噬。

  社会学工作者解彩霞说,春节的民俗味道越来越淡,消费狂欢的味道却越来越浓。

  “保卫春节”先要“经营春节”

  河南大学教授、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最早提出“保卫春节”的概念。钱宗范对此表示赞成。钱宗范说:“吃年夜饭前的‘祭灶’、晚辈向长辈拜年的鞠躬或磕头、窗外周天寒彻却狂飞劲舞的鲜艳红灯笼、墙上活灵活现的年画,以及每家门前五颜六色的挂旗,都构成了对传统民俗的显影和致礼。”

  相对于学者们“保卫”呼声日益高涨,富有经济头脑的企业家们看到的则是传统文化背后孕育的巨大市场。

  “窗花年画、门神春联、舞龙舞狮、秧歌锣鼓、元宵灯谜……这些都是极富民族气息的“传统”市场,我们的考察和研究表明,这一市场潜力非常巨大,随着中国人从大众化的春节走向个性化、家族式的春节,能够带来上千亿元的收入。”经济信息分析专家张枚畅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