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拿什么除春节“保姆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09:27 宁夏日报

  

拿什么除春节“保姆荒”
拿什么除春节“保姆荒”

  编者按:

   农历新年来临了,春节“保姆荒”进入了“戏份”最重的时段。在国内不少城市,每逢春节,“保姆荒”总是如期而至。这些年来,家政市场接连甩出新招,社会各方
也频频热议“开方”,然而“荒烟”依旧,年复一年,连绵不绝。那么,城市“保姆荒”还要演多久?除“荒”又有什么灵丹妙药呢?

  1拉大学生当保姆,是否“荒”不择食?

  每逢岁末,提醒人们即将进入春节倒计时的,常常是一条“保姆荒”的讯息。在国人最在意的传统节日到来前,不少保姆纷纷“弃城而走”,踏上回乡团聚之旅。

  在上海,由于大批保姆纷纷请假回家过新年,不少家政公司为了填上已经达到近百人的保姆缺口,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是“临时救急”型。“上海阿嫂”,“川妹子”,“徽嫂”,甚至“空降”而来的菲佣成为这场“救急戏”的主角。然而,年复一年,“远水难救近火”的尴尬渐渐凸显。

  为堵外地务工保姆返乡后的缺口,一群“上海阿嫂”近日“翩然而至”。1月23日中午,约30名来自上海崇明的保姆赶到市区与雇主会面。据悉,上海春节前将请约200位“崇明阿嫂”陆续前来“急救”,截至目前,所有尚未赶到的人也已被上海几家家政公司“预订”一空。在此之后,继崇明阿嫂“进城”,南汇、奉贤、嘉定、金山等区的保姆们也正陆续被摆上“调配日程”。

  更多的“紧急调配”,则是来自“外援”。相继赶来的有“川妹子”、“徽嫂”和东北大嫂等。四川省有关部门已与上海舒锦家政公司签订了“长期输送协议”,第三批近40名“川妹子”保姆已经在去年12月底抵达上海,而新年期间的第四批近40名“川妹子”也已经上路;一直以来作为填补“保姆荒”的主力队伍的江苏、安徽等地“阿姨”,差不多被国内各大城市的家政公司抢订一空,于是,沈阳市一家家政培训中心首次输送东北大嫂到上海。

  二是“扩展新源”型。“出租爷爷奶奶”,“大学生保姆”,种种“新生力量”正被开发。

  “爷爷”也可以“租”了。这样的新鲜事,是北京一家家政服务公司近日推出的“新业务”。公司负责人许先生介绍说,公司招聘的“爷爷奶奶”是50岁以上、退休在家的北京老人,要求是对孩子有爱心和耐心、能辅导监督孩子的功课、能做一手好菜,最好是一对老夫妇共同应聘。许先生表示,选择在年底推出这项新业务,是为了应对节日“保姆荒”。

  寻寻觅觅,还寻到了大学生群体。今年元旦刚过,四川的一批在校女大学生组成了“大学生保姆团”,团队刚刚进京就被“预订”一空。去年年底,四川已经有34名女大学生保姆早早进京,很快就被一抢而光。

  在上海,年关招“大学生保姆”的话题,近来也在媒体上宣扬得热热闹闹。来邦家政公司到高校以勤工俭学的名义短期聘用大学生保姆,“能吃苦耐劳,最好有一技之长,男女不限”,待遇和普通保姆无异,住家费每月约为1200元-1500元。“英雄帖”一出,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的几名学生应声而来。

  专家认为,家政公司新招迭出,初看之下“荒”不择食,但背后透出的是建立一个缓解“保姆荒”长效机制的意图,眼光是好的。但是,面对重重尴尬,国内大多数家政市场,还是延续着年复一年的“救急”老路。由此,“保姆荒”年甚一年,“救火”措施却仍然停留在“临时抱佛脚”这个初级阶段。

  2保姆“职业化”仅此而已吗?

  一项统计显示,在上海市区300多万户家庭中,约有1/5(即60万户)需要家政服务。若按一个“阿姨”平均为3户家庭服务计算,则“上海人家”需要约20万“阿姨”。从预期需求看,上海家政服务人员每年将增加7万。历年春节前夕,随着保姆们纷纷离开上海,上海各大家政公司家政空缺率接近8成。

  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有人提出“向职业化要出路”。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保姆荒”背后的深层原因是缺乏职业化管理,所以市场才会出现或饱和或紧缺的现状。每到春节,物业服务也很繁忙,但他们从来不会“荒”,原因在于家政服务员是自由行为,而物业服务员是职业行为,家政公司是中介行为,而物业公司是管理行为。因而,在实行雇佣制的家政公司,保姆春节离岗的问题就不突出。只有当保姆成为公司雇员,受到工作规章约束之后,家政服务才可能走出“保姆荒”的尴尬。

  这一观点还有例为证:上海麦忒国际家政公司在新年期间近200名阿姨无一人请假回乡。原因在于用人单位是雇佣制公司,所有人都是雇员,节日休假须按公司规定。同时,“职业化管理”还给保姆群体带来直接受益,即节日期间的薪酬结算标准得以与其他行业一致,而这样的价格调节机制,是解决保姆节假日供应失衡问题的关键。

  然而,专家指出,仅仅给予节日“加班”的保姆“一工算三工”的权利,还不足以根除“保姆荒”。早在2004年底,上海8家家政服务公司组成行业联盟,呼吁家政行业从作坊式的原始形态向规模化、企业化方向转变。但到目前为止,包括这8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家政公司还都只起中介作用。

  多年来的情况表明,保姆“职业化管理”还有许多待破的命题,绝非仅仅是立规留人、节日加薪这么简单。三百六十行里,“保姆”这个行当算不算职业?家政公司愿意为保姆雇员缴纳社保吗?“阿姨”受伤,算不算工伤?这些在普通职工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对保姆来讲都要划上大大的问号。

  3“荒”烟未散“刁”声起

  把目光投向一年前,从2005年农历春节过后的景象中不难察觉出一些深意。

  2005年农历元宵节前后,各地返乡过年的保姆陆续回城。然而记者在上海发现,春节前让居民慌了手脚的“保姆荒”未见缓和,倒是上海家政市场上腾起的一片“刁”声,透出一股有别于往年的气氛。

  上海话里的“刁”,意为“挑剔,苛刻”。记者了解到,在一些雇主眼中,上海多年周期性的“保姆荒”,已让保姆们学会利用这种供求变化来争取利益,表现得越来越“刁”。和前些年“东家挑保姆”相比,如今却是保姆“挑”起了东家,不仅要求更多的报酬,还带上一些附加条件。

  在中山南路一家保姆介绍所,几位待聘的住家保姆被一些雇主称为“自我炒卖”,因为她们虽有东家可选,却紧“咬”1500元月薪不松口,未达要求的就坚决不去。另一位保姆则和一名已经“看中”她的家庭主妇相持不下:“您给我买份家政保险,我才去。”

  记者当日走访发现,保姆们在雇主眼中的“刁”,主要集中在“三权之争”,即对“报酬权”、“保险权”、“选择权”等权利的争取。保姆们除了希望报酬高一些、要求节假日有双薪、争取东家给买保险之外,不少人更开始行使“选择权”,就家庭成员、工作强度等向东家一一询问,三思而后行。“现在一些保姆,常常从东家‘跳’到西家。”在新乐路上的一家保姆介绍所,几位雇主对记者慨叹道:“这几天我们来选保姆,总感到是保姆在‘面试’我们……”

  4拿什么缓解“保姆荒”?

  雇主眼中对保姆“刁”的评价,折射的是一些市民的“思维定势”:雇主对保姆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是天经地义的,而保姆对东家挑肥拣瘦就是无理。一个“刁”保姆的话题,似乎可以引出很多关乎“保姆荒”的深层思考。

  一方面,“刁保姆”话题引发出对完善劳动保障制度的呼唤。据了解,我国香港地区的主要保姆群体———菲佣,不仅有法定的最低薪金、每周一天的节假日,更有劳动保护条例的有力保障。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认为,上海等地的保姆群体争取这种权益,这是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些进城务工的保姆作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争取“报酬权”、“保险权”、“选择权”这种“刁”,表明她们也开始有了社会话语权。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也反映出国内许多城市对家政行业的劳动保障体系还比较滞后。

  另一方面,“刁”的评语也折射出一些雇主对保姆群体的固有偏见。在上海,目前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里,本地居民比例不足15%。在上海的失业人群中,女性占了大多数,一般而言,她们的能力、素质完全可以胜任家政服务工作。但由于偏见根深蒂固,许多下岗女工宁愿“体面”地去从事收入较低的其他行业,甚至长期待业在家,也不愿从事在她们看来“丢人现眼”的保姆工作。按理说,要解决上海的保姆空缺,可以就地取材,但如今,解“近火”竟要去找“远水”。

  更有舆论认为,这样的偏见反映出一个严肃的社会心理问题。保姆作为社会人,不仅仅是一些城市家庭的“洗碗机”、“电饭煲”、“吸尘器”,她们也有自己的社会关系、社会网络,而这个社会关系的“根”还在农村老家。

  日前,许多无奈“留守”城市的保姆对记者说,干活一年干到头,最高兴的事就是和家人团聚过年,如果不回去的话,赚多少钱都不开心。专家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城里人认为保姆嫌钱少才回家过年是一种偏见。如果城市在引进大量“保姆”的时候,依旧只是把她们当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简单劳动力,而忽视营造亲和的氛围,那么,即使政府出台再多政策法规,或许依然难免“保姆荒”。(本版均据新华社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