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教育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17:05 南方周末

  2万--是1200张100元人民币,如果把它们连接起来长约186米,是某女身高的120倍。

  这位2006年毕业的本科生说,就在她与宝洁签约当天,爸爸为她的大学生活算了笔账,虽然她通过勤工俭学,做家教等途径赚回了2万块,但家里为她投入了将近12万。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当你接到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一份账单也将在四年后寄到你的手中。

  增加高校数量,扩大招生规模,使更多的人上大学成为可能,而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为如此花销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学生的消费取向,消费结构受社会变化的牵引则成为直接诱因,毕业于1996年的陈先生说,他大学四年--包括找工作的花费,一共6100元,他不可能想象到师弟师妹把大笔的钱扔在打电游、烫头发、找工作、甚至处女膜的修复上。

  大学生的收支状况构成了特定社会图景的一角,一位教育专家认为,所谓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花“钱”不同。

  940年代模糊的账本

  东吴大学法学院是由美国人创办的一所以研究英美法为主的比较法学院,在20世纪上半叶为中国法学界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法律家。潘汉典、高文彬老人就是东吴法学院40年代的毕业生。在那段大学时光里,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局势动荡,他们在烽火中度过了紧紧巴巴的大学生活,抗日救亡、图强保国是唯一的信念。本报曾多次报道他们的故事。

  高:过去太久了,加上当时通货膨胀很厉害,每年的学费变化很大,具体数目我忘了。

  潘:好像是90块大洋。

  高:我家就在上海,当时吃、住都在家里。

  潘:我父亲是律师,我的大学是父亲的当事人供我念的。学校里没有食堂,我找了一家饭馆包饭,一顿饭大概4毛钱;和另外三个人合租一间地下室,一个月80块。

  高:我们是上午上课,下午我去一家中学教中文,一个月挣几十块;到了春季和秋季赛马开始的时候,周末下午我去人民广场的跑马厅查账,也能赚点小钱。

  潘:后来我和父亲的当事人断了联系,一下子丧失了学费和生活来源。自己去找了家中学教中文,一个月能挣30多块;当时上海的《新闻报》举办了一次征文比赛,我获得大学组的第一名,奖金几千块,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后来《新闻报》给了我几百元助学金。

  高:大学期间我只有三件长衫,冬夏秋各一件,穿的是车胎底的鞋,那种鞋便宜、耐磨。

  潘:冬天只有一套西装,穿的也是车胎底的鞋。

  高:一天忙到晚,没时间参加课余活动,也没时间谈恋爱。

  潘:有时老师会组织一些游园会,同学们自演京戏,这些都不需要花钱。印象中逛公园也不用钱。

  高:因为我们学的是英美法,原版教材都很贵,那时龙门书局对原版书进行翻印,我们一般只买翻印的书。

  潘:我记忆中买过的最贵的一本书是《布莱克英美法律词典》,10块大洋。

  本报记者赵 蕾

  一位工农兵女学员的大学账单

  1970年,16岁的雷姑娘告别了她的草原、羊群和蒙古包,颠簸数日,来到了繁华的大上海,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开始了中国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的生活。

  这批工农兵学员共4万余人,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条件限制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并注意招收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这些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了。

  住:免费。

  学:免费。

  食:约10块/月。早饭8-9分;午饭1毛5 (青菜、一段鱼、一大片肉) ;晚饭1毛(肉炒菜)。

  衣:平时不买衣服,毕业时大“血拼”。的确良衬衫(在当年那可是奢侈品),两件共约20块;上海牌手表,一块约120块。 

  行:每年回一趟家,从上海到北京,火车票约17块,来回34块;逛南京路,搭公车到离那最近的地方,来回4毛钱,吃街边小吃几毛钱。

  文化消费:看电影,学校电影院8分/场;在校外的电影院看《早春二月》,花掉2角;逛公园,去大世界看哈哈镜,门票5角;买书,一般在旧书摊,几角/本;自己买活页纸,用线穿起来当笔记本。

  聚会:老乡聚会集中在同济、师大、复旦三所学校,一般只出来回路费,吃由做东的老乡负责,为了避免东家负担过重,采用一帮一的形式。

  爱情:“远离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没有恋爱,花费为零。

  收入:国家发放的生活补助19.5元 / 月;家里给的补贴约20元 / 月;1972年底大队分红100块;粮票30多斤 / 月。本报记者赵 蕾

  1992级大学生:

  低消费时代终结于我

  通过两位老先生和雷女士的对比,让我充分认识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也沾了这个“优越性”的光——1992年进入北京钢铁学院时,每学期学费200元,住宿费50元。记得当时妈妈每月给我180元,学校补助18元,在同宿舍的兄弟里,也算小款了。我可以每天都去吃2.5元 / 份的“鱼香鸡片”,把同宿舍的老五看口水直流,经常拿他的烧茄子和我来换。

  同宿舍一共有7名兄弟,加上我。由于大部分来自北京市,所以生活还过得去,一般人是每月100元生活费。大部分都吃了,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其他消费——地铁票是5角一张、月票4元可以搞定。北京满大街在跑的“面的”,10元10公里,4年我好像“打”过两次。但在隔壁的农村同学,生活就比较清苦。记得有个同学没钱了,他烟瘾又大,就爬到床底下找“烟屁”抽。

  那时候——尤其在一个工科学校——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上网是“未来”的事情,K歌标志着堕落,跳舞咱没兴趣。下棋、打球不用钱。还有一项乐趣是爬山,从八大处的后山进去,前门出来,能省一元钱的门票。

  但这种低投入、低消费的日子终结于我。从1993年起,高校开始扩招。我高中的同班同学,复读一年后考入大学,学费一下子涨到1200元/学期。住宿、伙食费也比前一年翻了两番。

  还有一个省钱的小秘密。听同行陈晓守说,他的学校背后有座山,叫情人坡。那是他谈恋爱的地方。我没谈恋爱,所以就少了一份支出。不是不想谈,咱学的钢铁冶金专业,选择余地太少啊。

  这一点得到了我妈妈的充分肯定。她说这是继承了她的优良传统。那位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的工农兵女大学生——当年的雷姑娘今天的雷女士,就是我妈妈。

  本报记者 吴晨光

  学费、书费、住宿费不会因为性别不同,但平时的花消却因“男女有别”而大相径庭……

  男生:精神物质一起“花”,两手都要硬

  ●通讯账

  现在18岁以上的人基本上人手一机,一般情况下每个月要花掉50-100元不等,有女朋友的会花得更多,有异地的女朋友那会花得更恐怖,一个月700-1000元的也有。

  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信息产业部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10月,中国已有手机用户3.83亿。CUS21-2004的调查显示,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

  ●烟账

  吸烟是个无底洞,每个月的烟钱基本上要100元到150元。有些男青年甚至一天至少要抽掉一包。有某在校男青年说:

  我家在深圳,从家里过来的时候,有时会带一条比较好的烟过来,比如万宝路、七星,但寝室的兄弟们都一起抽,一个星期就没有了。自己会去买白沙,云烟。有时候月底穷得不行了,也买过一块五一包的东湖。别认为这是件怪事,谁让中国烟民现在有3.5亿呢?

  ●游戏账

  男青年(尤其单身)一般会热衷于“传奇”、“天堂”等

网络游戏。玩游戏本身不仅要花钱,甚至玩游戏一些附加的费用也不少,比如网吧里的饮料和盒饭。

  网吧正常时间的话各地的收费很不同,北京3块钱一小时,深圳5块钱一小时,武汉就只要2块钱。还曾经有计算机系的男生一起打了四辆的士晚上到处窜,找通宵的地儿,打车的钱都要比玩游戏的钱多。

  对于中国公民,网络在十年前还是镜花水月,但2005年全国网民已经超过1亿人,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构成网民的主体。

  ●租房账

  虽然教育部对大学生外出租房三令五申,大学生外出租房仍屡禁不绝。本报记者采访了数位男青年,外出租房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多的莫过于方便谈恋爱。

  价格一般根据地点和房间大小有150元、300元、500元甚至1000元不等。租房形式多样,除了固定的之外还有假日房,节假日对学生伴侣开放,一天50到100元。

  2004年6月,教育部下发 “禁租令”。这招致社会各方——尤其是法律界人士——的强烈反弹。一年后,教育部收回禁令,要求高校原则上不再干预学生在外租房,着重加强在外租房学生人身、财产方面的保障。

  ●感情账 

  一位1980年代后男青年说:当下,没有很多很多米是搞不定女青年的。究竟需要多少米呢,一石?一斗?一仓?

  刚开始钱包里随时要揣上几百块,她兴致一来要去逛街,你起码要掏一二十块的交通费吧,在超市买三四十块钱的零食吧,为共同的午餐和晚餐预备一百来块吧,最好连她买衣服的钱都一并付了当然最潇洒。还有,情人节,圣诞,元旦…… 

  更郁闷的是,分手时,对方可能还要一笔青春损失费。

  据社会学家统计,过去大学生恋爱成功率是4%-8%。随着户口制度和就业制度的变化,地点障碍逐渐被打破,成功率升至10%。尽管如此,“纯洁”的爱情还是诱惑很多大学生一试身手,尽管要为此破费。

    女生帐

  ●收入(男生女生差不多)

  不少大学生也赚点小钱补贴自用。对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奖学金和各种竞赛的奖金是收入大头,是不少同学艳羡的对象。

  家教是最常见的赚钱途径,又分为单教和班教。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单教一般40元 / 小时,一周一课,平均两个小时;班教一般80元 / 天,通常周期以月为单位。

  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致富的门路更宽。英语好的同学一天口译就能赚来三四千块,计算机专业的兄弟熬几个通宵写出一个程序来,千元银子收入囊中。

  没有特殊才能或专业优势的同学也能寻找到财路。一位学生说:“大一那年我在超市当售货员,三个小时十块钱,那时候真是贫穷并快乐着。”

  ○零食

  巧克力和水果是多数女生的至爱,她们一般来者不拒。各种口味的饼干、面包、

蛋糕、酸奶、冰淇淋等每个月平均要花掉500元左右;一些有钱的女生还会下馆子,每个月的花费是300元-600元不等。

  ○服装饰品

  “人靠衣装,美靠亮装”,女生们十分迷信这句话。

  很多女生听闻商场打折便趋之若鹜,平常也流连于各大百货公司、时尚小店。四年下来,花在服装上的费用为2000元—5000元不等。

  ○美容+整容

  “女人的美丽是用钱堆出来的”。化妆品的开销绝对是当下女大学生荷包迅速消瘦的主要原因。

  头发直的女生会想办法把头发烫卷,而头发天生卷的女生会想办法把头发拉直,这做一次就得180到500元不等。有些女生还要赶潮流,喜欢在身上穿洞(耳朵、鼻孔、肚脐等等),穿一个洞便是60块。还有项链、耳环、戒指、手链、头饰、指甲油等,别小看了这些,东西虽小,价钱不少。

  有些人甚至去整容。这或许是为了好嫁人,或许是为了好找工作。譬如拉双眼皮、消痘,这些花费一般在300-500元不等;个别会整一些特别的,譬如酒窝手术和磨皮手术,这些至少上万元。

  “头发拉直了不好看,明天再卷回去——卷得不是我想要的那种,又要拉回来再烫——折腾几个回合,一千大洋出去了,心痛啊……”

  “为了留着肚子把晚上39元的自助餐吃够本,早餐不吃、午饭也忍着,等到饥肠辘辘去餐厅撑个半死回来,夜里开始闹肚子,治肠胃的药通通用上,搞不好还得上急诊。虽说有公费医疗,但是超过太多还是要自己掏腰包的呀……”

  “ 对自己信誓旦旦地说,下次一定不贪吃、不多吃,但是见到巧克力、冰淇淋照样鬼迷心窍,于是暗下决心:这次就只吃一点点,就一点点。唉,就是每次的这一点点,害得我花上一大筐银子瘦身:舍宾课一堂40块,

减肥茶一盒50块,塑身香皂一盒10块。若是不见效,还得狠狠心抽脂去:腹部6000-7500块/次,面部3000块/次……”

  “大学四年就是拿着父母的钱谈情说爱,毕业后俩人向左走向右走,这四年的投资就犹如滚滚长江东逝水——就留下点回忆——也值。”

  在接受采访的五个大学生中,只有一位女生有每月记账的习惯,其他四位都说自己的钱花得稀里糊涂。看来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大学生理性消费确实应该提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