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卖身”救母让谁脸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04:00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据新华社电面对医院开具的30多张催款单和“不交款,就停药”的警告,为救身患重病的母亲,安徽科技学院2002级学生袁雪华怀揣民政部门的特困证明多方求助未果,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找到媒体表示,“只要预付2万元工资给我母亲付医药费,我愿意从事任何职业”。

  袁雪华的遭遇并非个案,近年来类似报道不断。我们在为年轻人的孝心感动的同时
,不禁要问:是什么让这些本该专心于学业的大学生们做出了这样无奈的选择?

  “救母事件”也说明当前社会救助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水平偏低,与经济增长不同步。一些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救助经费增长更是微乎其微。有的在实施救助时过分强调“最低生活水平”,实际上只是起到道义上象征性的支持作用,而并不能帮助救助对象摆脱贫困。社会救助项目也较单一,大多是保障贫困居民最低生活需求的救助。现在,因病返贫、因教返贫的个人和家庭不在少数,相应的医疗和教育救助项目却成效不大。

  袁雪华在多方求助无果的情况下只好去找媒体帮助呼吁,但媒体并不是慈善机构,也不能越位扮演慈善机构的角色。媒体对于事件的报道虽然能引发人们对当事人的同情和援助,但这些困难人群更需要一个稳定、健全、有效的社会救助机制。唯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是避免这类事件继续上演的根本途径。(刘晓周剑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