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迪斯尼拒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01:37 京华时报

  背景香港迪斯尼爆满拒客

  2月1日和2日两天,香港迪斯尼乐园在入场人数达到上限后关闭园门,令上百名稍后赶来并持有门票的游客无法入场游玩。这些游客均提前订购了门票,可以在购票之日起半年内的任意一天到乐园游玩。

  直评换个角度看迪斯尼拒客

  香港迪斯尼乐园之所以发生拒客事件,是由于缺乏足够的预期,对春节期间来园人数的估计严重不足,出于安全考虑才拒客的。尽管有客观理由,但拒客无疑是对游客权利的不尊重,理应给游客一个满意的交待。

  但是,换个角度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拒客兴许是对游客的变相保护。毕竟香港迪斯尼乐园所能承载的游客流量有限,一旦游客流量超过一定界限,那么迪斯尼乐园很可能变成一个“危险之园”。从这个角度考虑,拒客之举至少比不计后果地敞开大门,任游客无限制地蜂拥而入,将游客置于危险境地更为明智。

  游乐中,安全从来都是第一位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对比起来,在内地一些旅游景区,逢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时段,屡屡出现游客爆满甚至严重超员的景象,谁能保障这其中没有潜藏着危险因素?遇到类似情况,有哪个景区愿意以减少收入为代价而拒客呢?

  说到这,并不是想给谁开脱责任。失误之处,必须道歉;道歉之后,必须整改。但无论如何,事后的骂声总比事后的哭声好些。旅游景区,恪守安全第一,这应该是此次香港迪斯尼拒客事件给我们的启示之一。

  摘编自《工人日报》2月7日文/澶啸

  纵论迪斯尼拒客风波的警示

  坦率地说,我们有过10万人同游龙门石窟时“只见人头不见景”的遭遇,抱怨过上海嘉年华玩一个项目要排2小时长队的“花钱买罪受”。如果单从游玩质量、游客安全而论,乐园“控制客流量”之举,倒也不失可资借鉴意义。

  问题在于,香港迪斯尼乐园是在售出门票之后的拒客,且被拒的很多游客还是从外地专程赶去的,故而,其拒客理由尤难令人接受。如果说,对预售门票的票务统筹与春节期间中国内地消费文化的特点了解不足,可以归咎于香港迪斯尼经营不周密的话,那么,在出现游客“前所未有的多”时所采取的不合理、欠人性的应急措施,就属处置失当了。

  作为世界上公认善经营的游乐连锁品牌迪斯尼,其业已娴熟的经营模式、乐园文化以及本土化过程,在全球常被视作经典案例。可就是这样一个著名品牌,还会发生如此事件,足以令人生叹!其中意味值得更多地方,更多管理者、经营者引以为戒。

  这不仅仅是因为类似“爆满”、“拒客”、“霸王条款”的事件,在“五一”、“十一”、春节黄金周的一些地方、景区、公共场所常有上演。更重要的是,两年后,我们将迎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4年后,我们还将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那时,我们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客人,我们是否已拥有对事态足够充裕的前瞻性、预判力?具备了足够从容的接待能力、成熟的待客之道、良好的运作模式以及有效的应急机制?

  近日来,不少人为埃及客轮沉没红海导致的近千人生死未卜,为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踩踏死伤惨剧扼腕痛惜。而上述两起惨剧,都与特殊节日、特殊活动有关。这也说明:与狂欢、盛会、节日相伴的,还有危机与风险,需要更严密的安全体系与应急预案作保障。

  应该说,我们是在善于吸取教训中成熟起来的。接受曾经发生的一场暴雨导致全城交通几乎瘫痪的教训,北京强化城市应急体系,在最近一次交通主干道路面塌陷时,成功地化解了危机。然而,不仅仅是只有一座城市亲历一次悲剧、一个企业蒙受一场灾难,才能从中吸取到教训。当我们听到香港迪斯尼的“致歉”与“整改”时,当我们在为远方那些失去的生命唏嘘时,也应该想一想:我们能从中吸取到哪些教训?

  摘编自《人民日报》2月6日文/吴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