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中国画院多项举措保证“创作课题制”实施不拘一格培养国画后备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07:53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张立行

  本报昨天一版头条发表的《上海中国画院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办院新路——“创作课题制”结丰厚果实》报道引起了文化界的关注。上海中国画院在启动“创作课题制”时,还开拓思路、不拘一格从社会上引进培养合格人才,在国内的专业画院内首创了一项培养国画后备人才的战略规划。

  据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透露,上海中国画院负担起培养国画人才的责任,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上个世纪50年代上海中国画院成立之初,主要是为了给国画家们提供一个稳定创作环境,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一定保障,可以安心从事艺术创作。因此,那时的上海中国画院主要是创作机构,而不是教育机构。但是,近年来,画院人才严重青黄不接,画院现在最年轻的画家也在45岁左右。而现有艺术院校培养的学生,只具备一般的艺术基本功,真正在艺术方面具有很强原创能力的少之又少。很难符合画院对人才的特殊要求。

  施大畏说,面对这一现状,上海中国画院一方面加强从社会上吸纳优秀人才,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一批优秀画家担任画院兼职画师,另一方面选择有潜力的院外画家,选送进画院开办的高级研修班、专修班等各类学习班进行悉心培养,从中挖掘合适的人才。

  近4年来,上海中国画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举办了16个学习班,共招收了来自江浙沪的100多位学员。这些学员大多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已有数年的创作经历。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培养,上海中国画院还特地成立了一批工作室。工作室以画种分类,程十发、陈佩秋、刘旦宅、杨正新、陆一飞、毛国伦、施大畏、韩硕、车鹏飞、何曦等名家曾先后担任过人物、山水、花鸟画工作室的指导老师。施大畏认为,传统的国画人才培养方式是师傅带徒弟,容易造成学生眼光和思路狭隘、不能突破等缺陷;而一般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对普及有明显作用,但对于艺术创作的个性培养作用不大。落后的教学方式已严重阻碍了国画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国画创作的与时俱进。画院的培养方向就不应该仍然停留在基本功上,而是着力提高后备人才的艺术原创能力上。画院成立这些工作室,就是把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和一般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优点结合起来,既有名家言传身教,又破除门户之见,广涉各家学说和风格,帮助学员探索具有个性的艺术创作之路。

  经过上海中国画院学习班的培训,不少学员的原创能力大为提高,并在上海以及全国画坛崭露头角。这次入选上海中国画院“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创作课题的21幅作品,就有3幅是高级研修班、专修班学员创作的。还有9位学员被上海中国画院吸收为专职和兼职画师。其中年龄最轻的鲍莺只有35岁。

  目前,上海中国画院又成立了中青年画家艺术沙龙,参加者主要为院外优秀中青年国画家。画院将定期或不定期为他们开设各种历史文化艺术讲座,请画院画师讲课,提供创作、学习和参加各种艺术活动的便利,从中发现和培养画院所需的人才。

  上海中国画院创作学习班学员们正在室内创作。(本报资料照片)

上海中国画院多项举措保证“创作课题制”实施不拘一格培养国画后备人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