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当回“卧底”,闯面试三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09:30 无锡日报

  本报记者仇逸艳

  每年11月份到来年年初,是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为了能够找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毕业生们不得不像赶集似的奔赴一场又一场双向招聘会,参加一次又一次面试。面对主考官严肃犀利的双眼,深不可测的表情,你要如何应对才能使主考官大笔一挥,顺利拿到“通行证”?记者日前以应聘者的身份,亲历了一次面试,并且采访了一些面试经验比较丰富的
毕业生和资深的人力资源经理,力图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即将接受面试的“考生”提供一些参考。

  任务:

  当回“卧底”,了解面试过程记者所“应聘”的职位是一家国际性金融集团的总经理行政助理。在接到面试通知后,记者特意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该公司的信息,对公司的历史背景和运营情况作了一些先期了解。

  面试第一步,接受公司的感知与偏好测试,测试采用单项选择题的形式,测试应试者的悟性、意志力、协作能力、进取心等涉及个人成功商数的指标,了解应试者的性格特征、气质类型和职业兴趣,以及测查应试者的人际关系、心理心态等指标。

  做完测试之后,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面试。面试过程中,除了询问个人的教育背景之外,提出了“做一下自我介绍”、“你对本行业/公司了解多少”、“你对所应聘的职位有怎样的认识”等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后,初试完成。第二天,记者被告知进入复试。

  复试由公司总经理和业务部经理联合面试。两位面试官给记者看了前次所做的测试结果,并做了详细分析。在复试中,面试官提出的“三到五年之后你希望达到怎样的目标”、“你所期望的薪金是多少”、“如果你和上司的观点发生冲突你会怎样做”等问题。回答完这些问题后,那位总经理告诉记者,如果被录取,将会在七个工作日内通知记者。三天后,记者接到了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录取通知电话。

  感受:

  面试官要的是“现场感受”经过这次“卧底”行动,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履历表其实只是面试官的参考,他们更注重应聘者在实际面试过程中所做出的各种反应。笔者认为,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应坚持三个原则,即“自信,但不狂妄”、“有礼有节”和“坦诚相待”。

  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在多年的招聘过程中,已形成了一套完整严格的录用员工制度,面试当然也有成熟的程序,面试官一般不会提太刁钻的问题。其实记者在这次面试中碰到的都是普通问题,所以,应聘者完全不必惊慌。即使被问到一些比较刁钻的问题,应聘者既要诚实,也要果敢,还应有适当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当回答关于个人工作能力例如外语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问题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夸大事实反而容易弄巧成拙;而对于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要把握回答的尺度,或有礼貌地拒绝。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也可给主考官提一个问题,如能激起双方共同的兴趣,那你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

  过来人经验:

  要展现履历表之外的优势2004年7月刚从江南大学毕业的小王,毕业后一直在上海的一家外贸公司做文秘。她在总结自己的面试经验时认为,面试最要紧的是要学会听问题,分析问题。她认为应聘者在面试中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般是:请你做一下自我介绍,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实际意义,从你的简历中,主考官对你已有基本了解,他只是想借此引起话题,应聘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即可,太长则会令人生厌。

  在求职者看来,面试就是被用人单位审视、考核,所以常常陷入被动,忽略了面试的另一意义———你也有挑选、审视用人单位的权力。一家企业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说,他常遇到一些求职的大学生底气不足,现场回答问题声音太小,有的男生不知道是不好意思还是害怕,说话时吓得连头都不敢抬。其实,既然是“双向选择”,求职者当然也有挑选、审视用人单位的权利,因此,求职者在面试时也可适当问一些问题,比如“公司最近有什么新动向”、“公司即将推出哪些新产品”等与公司发展相关的问题。去面试之前,其实可以先研究公司的背景,然后设想几个与公司有关的问题,这样一来,面对沉默的考官,也可以有话题打破僵局了。

  “面试其实也是考官与面试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新区一家美资企业做HR经理的崔先生这样说。面试过许多应聘者的崔先生认为,面试官会通过交谈考察求职者是否有“成就欲求”,是否有清晰的奋斗目标,他认为面试比较容易成功的是那些自信而有亲和力的人。“其实有时候学历并不是决定性的优势,”崔先生这样说,“学历高,名校毕业并不意味着你就适合这份工作。”面试官常会提一些关于今后职业规划、经历过的挫折之类的问题,其实这就是考察面试者的“成就欲求”和处理挫折的能力。“有的面试者根本不知道自己今后想做什么,或者他的回答让人感觉不知所云,这样的话,即使有再高的学历再多的证书,我们也不会考虑录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