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清朝老街有家“夫妻薄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14:59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图本报记者黄蔚山通讯员黄志忠丘佳纳

  大埔县的湖寮镇有一条300多年历史的清朝老街。春日里,该街被油上了“红漆”,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这里先后开起了几十家当地美食店,其中牛记夫妻薄饼尤其引人注目。

  今年33岁的阿牛去年从深圳携着妻子回归故里,将原来在布吉的薄饼店迁了回来。一年多来,从早到晚,阿牛打薄饼烤薄饼,制作各种配料,忙得满身大汗,妻子肖秀琴则忙着招呼客人。

  春节黄金周里,阿牛的薄饼卖得红火。肖秀琴却对记者说:“我们能在美食街赚点生活费也就心满意足了。”

  原来,阿牛与妻子前些年跟许多年轻人一样外出谋生,在深圳布吉租下了一间小店做起了薄饼生意,虽说薄饼好吃,名声在外,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两年下来,销路不畅,不但没赚到钱,连最起码的生活也得不到保障。于是,夫妻一合计,想想还是故乡好,于是打道回府,在美食街重操旧业。在这条清朝老街上,像阿牛这样的薄饼店还有老陈、老李……

  “肚子饿,过街吃薄饼……”这是解放前留传在当地的一首民谣。阿牛的父亲肖石生对记者说:“百侯薄饼是大埔百侯的特产,有200年的历史。相传它是清朝雍正年间,当地人杨赞绪任陕西按察使时带回家乡的四种点心之一。薄饼包上馅料,又有‘锦囊藏宝’之称。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吃薄饼还是很奢侈的事。每到春节,乡里乡亲还把它当成喜庆、富有的象征。”据肖石生介绍,在台湾虽然也有同类的薄饼,但制作的工艺缺乏原始的老到。

  每张薄饼只卖两块钱,可它的制作却要花费不少的功夫。主原料是面粉加细盐,馅料有优质豆干、香菇、虾仁、豆芽、肉碎、鱿鱼丝等,然后手工用力拍打一个多小时,将面粉打成筋,再用特制的圆形铁锅均火烤制,很快一张像纸薄的面皮就成了圆形,然后将馅料包成条状,再用慢火烤热,这样就可供人品尝了。

  阿牛说:“制作一条薄饼净赚也只有几毛钱。大埔人气虽不能跟深圳相比,但这里的薄饼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节日,更受当地人欢迎,一天下来,也赚够了生活费,还是蛮有前途的。”

  自从阿牛开了这家薄饼店后,许多从外地回乡的人都会想起“牛记”,阿牛的生意自然也有了保障。说到这里,两代人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清朝老街有家“夫妻薄饼”

  图:夫妻开店,真的是“你挑水来我浇园”

  

清朝老街有家“夫妻薄饼”

  图:百年好名声,来自独特的手艺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