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美文化:冲突还是交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15:03 世界知识

  魏里亚

  历史上就有亲近感

  2005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时,胡锦涛主席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向他提出五点建议,其中一 点就是“扩大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应积极扩大文
化交流,探讨建立中美文化合作对话协商机制”。这不由使人 想到了流传十年之久的“文明冲突论”。中美之间有加强文化交流的基础吗?如果中美在文明上是冲突的,那么两国文化就很 难交流,或者交流的结果恐怕只能是加剧冲突。

  美国著名国际战略专家亨廷顿在十年前曾预言“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形成了更根本性的挑战”,并且认为“美中冲突在 很大程度是基于两个社会的文化差异”。亨廷顿在很多问题上的预见是正确的,但是这一次对中美冲突的预见却不能不让人感 到遗憾。十年过去了,中国确实如他所预言的正在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崛起,而且中国的崛起也确实让美国感到了挑战,这一点 从近些年美国战略界关于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大辩论就可以洞见。然而,中美并未走向冲突,反倒是越来越趋向于合作。就连 美国鹰派的代表人物拉姆斯菲尔德也大讲美国要同一个崛起的中国合作。

亨氏为何会犯这么大的错误?过于相信“文明冲突论 ”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出在他对中美两国文化差异的认识上。他过于强调中美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的差 异,而忽视了中美两国文化还有相容性的一面。

  许多中国人有这样一种印象:同美国人打交道比较容易。有在美国学习、工作经历的中国人,普遍对美国人有良好的 印象。类似的情况在美国也存在:在中国生活过的美国人,虽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等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却对中国人普遍 有好印象。有位美国学者讲过这样的话:如果同塔利班对比,中美之间在文化上的共性太多了,甚至差异都显得微不足道。这 位学者的话是有道理的。如果认真观察一下,可以发现,在某种程度上,中美之间在文化上的共性明显地多于两国同世界其他 地区和国家之间,包括同伊斯兰世界之间同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之间。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历史上中美之间一直有亲 近感。虽然在近现代史上,美国同其他列强一道欺负中国,但中国人对美国人的印象一直有不太坏的一面,在遇到危难时希望 得到美国的援助,中国同美国的关系也同其他列强的关系有所不同。

  相容性的三方面

  中美文化的相容性体现在许多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三点。一是两国文化都具有开放性。中美文化都是开放的体系,都 是在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合理成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之相对应,中美两国社会也都是开放的社会。虽然中国历史上有 过闭关锁国的时期,但多数时间是对外开放的。就拿近现代来说,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时起,中国就一直在向 西方学习。美国也是高度开放的。能将世界优秀人才吸引到美国,这本身就是美国开放性的体现。正是因为开放,中美两国才 能都成为民族的大熔炉,并使民族文化富有生命力。文化的开放性决定两国公众都有与对方交往、沟通的意愿,而不是盲目排 斥对方。这种交往和沟通大大有助于对两国共同利益的认知,并较客观地审视双方的利益分歧。虽然美国有一批反华势力一直 在妖魔化中国,但是由于两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妖魔化在两国的影响就越来越有限。

  二是两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趋同。尽管两国有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但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社会的基本价 值观非常接近甚至是趋同。比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崇尚科学等,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只 不过是在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方法上两国之间存在着差异而已。即使是与政治意识形态关系密切的的民主问题,中美之间也有 共同点。首先,双方在基本价值取向上有一致性,都反对专制和独裁。马克思主义承认资本主义民主是比封建专制进步的东西 。马克思称美国是“最先产生了伟大的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地方”。马克思还高度赞扬了林肯所领导的反对南方奴隶制的战争, 称“自从巨大的搏斗在美国一展开,欧洲的工人就本能地感觉到他们阶级的命运是同星条旗连在一起的”。中国“五四”时期 的主要口号就是“科学与民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高举“民主”的大旗同

国民党的专制 独裁进行斗争。这些都表明,社会主义民主对资本主义民主有一定的继承性。邓小平明确说过:“民主是我们的目标”。当然 他指的是社会主义民主,但也绝不是与资本主义民主完全不相容的。中共十六大已经明确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其次,在民主实现形式上,双方有一定的共识。比如普选,邓小平 就曾讲过,“大陆在下个世纪,经过半个世纪以后可以实行普选”,这表明他认为,普选并非与社会主义民主不相容。1989 年邓小平对美国总统老布什说:“美国有一二百年搞选举的经验。如果我们现在搞十亿人的选举,一定会出现与‘文化大革命 ’一样的混乱局面……根本谈不上搞经济建设了。”这里邓小平并未否定搞普选,而是强调中国暂时不具备搞普选的条件。

  三是中国人和美国人有相近的思维方式。中美两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相近。美国人奉行实用主义,中国人讲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些虽然源于不同的哲学体系,但都体现了务实精神,而不是固守教条。实用主义是惟一在美国土生土长 的哲学,对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实用主义着重可能产生的结果,而不是事先定好的原则。美国人正是运用 了这种实用主义的方法和思想,才使美国在短短的200年间由一个新建的国家成长为世界超级大国。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 中国在遭受各种内忧外患后仍保持统一并重新崛起,如果没有务实的精神和思维方式是不可想像的。曾有美国学者对实用主义 和儒家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这两种思想体系在许多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务实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中美两国的战略思想家 、决策者和公众客观认识对方在当今国际政治及本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发展双边关系的意义。

  中美文化的相容性为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的沟通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加强中美文化交流不仅是可行的,而 且交流的结果将是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而不是导致冲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