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向有水的罗布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16:48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我是父亲最小的女儿,1942年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已从中国西北考察团归来整整7年,但他依然给我起名叫“雅丹”(雅丹,位于罗布泊地区,是罗布泊地区那些被猛烈的风剥蚀出来的高墩),可以想见西部之行给他留下了多么难忘的记忆,在他为科学献身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

  踏上西行之路

  1929年10月,第二批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中的戈壁组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发,有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天文学家、人种学家,其中最著名的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他发现了两千年前的中国古城楼兰……而戈壁组中惟一的中国学者就是父亲陈宗器。李四光先生将时任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助理的父亲推荐进西北科学考察团,那一年父亲年仅31岁。

  戈壁组在寒冷的冬天踏上了漫漫西行之路,他们穿过大乌兰鄂博、跨过蒙古高原与阴山山脉的分界线,于这一年年底进入荒凉的阿拉善高原。除了严寒、跋涉之苦外,最可怕的是随时出现的沙暴或雪暴,那时,两三步外便看不见人,即使躲在帐篷里,帐篷内顷刻之间也能积沙或堆雪盈尺,风吹来如刀刃般锋利。而因为没有水,即使天气晴好了也无法擦洗一下灌满沙土的身体。

  父亲一路主要负责地形测量与天文测量,而天文测量在那个时代必须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进行,所以父亲常常需要日以继夜地工作。好在当1930年的春天来临时,戈壁组到达额济纳河流域。父亲总结了自己的工作成果:沿途地图测绘了360公里,1:50000的平面测量地图完成了200平方公里,1:2000的详细地图完成2平方公里,天文测量完成7处,气象观察完成了53天。父亲在写给妻子的家信中还说:从考察队出发到现在自己读书7000多页,大半是英文书,其中科学2000页,文学小说方面3600页,摄影旅游方面1400页……

  父亲陈宗器对额济纳河、罗布泊所做的大量堪称当时最完整的地理学、地形学、天文大地的测量与研究,也是中国科学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科学成果。西北科学考察工作最终结束后,袁复礼教授和父亲共同获得了瑞典国王颁发的“瑞典皇家北极星骑士勋章”。

  真正的罗布泊

  家里一直保存着父亲于1931年在罗布泊拍的一张照片。照片上两个船工站在齐膝深的水中,其中的一人手里托着一条肥硕的大鱼,身后是荡漾到天边的浩渺水波。罗布泊在今天常见的叙述中被称为“死亡之地”:方圆几百里内没有一滴水、遍地是翘起的坚硬碱壳、沙暴一旦刮来天像深夜一样黑……而它竟在父亲拍下的照片里美得仿佛能够令人听到大水拍岸的声响。

  早在1876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对罗布泊地区进行探险后就曾说,清廷《皇舆全图》上所标明的罗布泊的位置与他实地考察的位置竟有一纬度之差!直到1899年,斯文·赫定进入罗布荒原,在经过了仔细的地质勘察和水准测量后,他提出了震惊世界的“游移湖说”:真正的罗布泊位于荒原东北面的大洼地里,由于泥沙沉积湖床逐渐垫高,而在它南面的卡拉库顺湖盆则因烈风吹刮日渐消蚀。终于有一天,罗布湖水开始向卡拉库顺湖游移,在此形成一个新的终端湖,真正的罗布泊则成为一个干枯的大湖盆。这就是为什么普尔热瓦尔斯基看到罗布泊与地图上的标位不一致的原因。赫定还预言罗布泊水将以1500年为周期北返,也就是说,有一天罗布湖水将离开卡拉库顺湖重返荒原东北面的大洼地里。

  父亲陈宗器第一次进入罗布荒原是在1930年的12月。他和瑞典地质学家霍涅尔出敦煌一直向西北,他们必须穿越可怕的罗布盐碱地。这些盐碱地是史前塔里木盆地的碱海海底。父亲回忆说:晚上躺下休息就像睡在一架钉满钉子的床铺上,硌得浑身疼,可是因为白天太累了还是睡着了。

  父亲他们历尽了艰辛,但的确所获无价,在1931年1月1日,父亲和霍涅尔突然开始闻到了潮湿的气息,然后他们看见干枯已久的罗布湖盆里又有了水,出现在他们面前的竟然是水波荡漾的罗布大湖!这是人类的眼睛第一次看见千年之后终于北返的罗布泊!父亲和霍涅尔沿着古老的湖岸做了大量的测量,完成了罗布泊的地图绘制。整整60年后,科学家通过人造卫星测得的“罗布泊形状大小与陈宗器等人测绘完全一致”。从罗布泊返回后的1935年,父亲和霍涅尔联名发表了轰动国际地理界的论文《交替湖》,完善和充实了赫定最早提出的游移湖学说。

  二入罗布泊

  1933年,为修筑一条从内地通往新疆的铁路,南京国民政府批准成立绥新公路查勘队,并聘任斯文·赫定博士为队长。赫定随即给时任铁道部部长的顾孟余写信,言查勘工作需要陈宗器先生的加入,请他代为征得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的同意。这一年的5月父亲才从西部归来,11月便又一次踏上了西去之路。父亲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好男儿当以天下为己任。”查勘队经额济纳、哈密、吐鲁番到达库尔勒。由于匪患兵乱,被困在库尔勒的赫定博士决定去亲眼看看终于北返的罗布泊。这一次,赫定与父亲从库尔勒南面的尉犁出发,沿孔雀河改道生成的新河孔达利亚,经水路进入罗布泊,他们成为最早泛舟罗布大湖的人。1931年和1934年,在两次进入、走出罗布泊的途中,父亲还三次徒步跋涉荒漠,穿越了迷宫一般的雅丹丛,到达位于罗布泊西面的汉代楼兰故城。父亲是最早见到楼兰的中国学者,也是在他那个年代里全世界到过楼兰次数最多的人。1935年初,绥新公路勘查工作结束。后来斯文·赫定在他那本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1927-1935》中,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赞誉,他说陈宗器“使我们没有带着疑问和遗憾离开这片神秘的土地”。

  为科学献身的父辈们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组织筹建了北京、广州、拉萨、武汉、佘山8个地磁台,同时还组织编制了《中国地磁图》。即使在患病后仍在为电离层台站选址测量。1950年,赫定博士向中国寄出了他此生最后一封信,信是写给地质学家黄汲清的,主要内容是打听他的中国朋友陈宗器。这封信寄出不久,赫定就离开了人世。

  当年参加过西北科学考察团的科学家不少人英年早逝:考古学家贝格曼32岁离开考察团,44岁离世;地质学家霍涅尔37岁离开考察团,54岁离世;父亲也是不同于其他家人(我的叔叔和姑姑都活到了90多岁),62岁便离世了……父辈们数年跋涉于大西北的蛮荒之中,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奉献着自己的生命。

  人物档案:罗布泊学者陈宗器

  中国地球物理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地磁学的重要奠基人,国际知名的罗布泊学者。1898年生于浙江新昌县。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物理系,1929年进入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工作。自1929年至1935年间,先后被派往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和绥新公路查勘队,与国际著名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等一起对中国西部塔里木河、孔雀河、罗布泊以及额济纳一带进行了前人从没做过的地理、水文、气象等测量和考察。1935年与瑞典地质学家霍涅尔联名在斯得哥尔摩发表论文《交替湖》,以实地考察的有力证据论证了国际地理界一直有争论的“游移湖说”。1939年入读柏林大学自然科学院。1940年回国。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副所长兼地磁研究室主任。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兼管理局局长。1960年病逝于北京。

  相关链接:追寻父亲的足迹

  父亲去世时我年仅18岁,那一年的秋天我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此后一直以绘画和教学为己任。当我自己也已步入暮年的时候,我开始每每想起父亲望着我时的慈爱面容。1997年和2000年,我两次踏上前往罗布泊的路途。即使在装备已经十分完善的今天,进入罗布泊也非常人所能为。艰苦的路途上到处可见父辈们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当我登上夕阳下的雅丹,当我面对枯竭的孔雀河,当我走进正在风化的古老的楼兰,当我终于看见了已经没有了一滴水的罗布泊时,我的心里涌满了从未有过的深切的思念,我开始懂得人生为什么需要纪念:千百年之前,那个躺在天地间的大湖的湖水轻轻拍打着广袤荒芜的湖岸———罗布泊,我至今仍能听到从那里传来的动听的水声,我至今仍能看见父亲一步步走向大湖的瘦削的身影……

  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写出了《走向有水的罗布泊》。我希望用以纪念父亲,纪念和父亲一样为探索真理而舍生忘死的科学工作者。(据《北京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