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五年阔步:“十五”计划全面超额完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17:01 中国江西网

  中国江西网南昌讯(记者 魏传举 邓小勇 报道)2月8日,在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省长黄智权代表江西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并就《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出说明。

  

五年阔步:“十五”计划全面超额完成(图)

  江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8日在南昌开幕。图为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黄智权作政府报告。中国江西网记者 邓小勇 摄黄智权说,过去的五年,是江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阔步前进的五年。全省人民围绕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解放思想,求新思变,敢闯新路,扎实工作,有效应对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和各种严重自然灾害,着力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十五”计划全面超额完成。随着“十五”计划的全面和超额完成,以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为标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一个新跨越;面向未来,江西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数据“十五”:

  ——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00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0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6%,比“十五”计划目标3000亿元超过1070亿元。按现行汇率换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40美元。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171.7亿元增加到425.7亿元,年均增长19.9%,比“十五”计划目标275亿元超过150.7亿元。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市、区)已达84个,比2000年增加63个。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4.2:35.0:40.8调整到2005年的18.9:47.4:33.7,五年内二产上升12.4个百分点。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现代服务业有新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个私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6.1%。

  ——继续发展增添了新后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54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293亿元,年均增长33.5%,比“十五”计划目标920亿元超额1373亿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由2000年的2.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4.2亿美元,年均增长6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705亿元增加到1236亿元,年均增长11.9%,比“十五”计划目标1080亿元超额156亿元。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104元增加到2005年的8620元,年均增长11%,比“十五”计划目标7160元超过14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135元增加到3266元,年均增长8.9%,比“十五”计划目标2930元超过336元。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8平方米和32平方米,五年分别增加14平方米和4.2平方米。

  六大工作:

  “十五”期间,江西着力推进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五年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全面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先后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了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从2002年开始,先后取消了“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免征了农业税,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省农民人均减负162.43元,实现了农民合同内“零”负担。农村义务教育由原来农民自办为主,改为以县为主,由财政确保教师工资发放,并普遍实行了“一费制”,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提高了一倍,对农村贫困生实行“两免一补”。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惠农支农政策。从2004年开始,对种粮农民实行了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并对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05年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实行“三奖一补”,同时,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老区扶贫建设。上述各项改革和政策,仅2005年中央和省安排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就达到100亿元。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粮食总产量从2003年的290亿斤增加到2004年的360亿斤,2005年又上升到370.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形成了以科技推广、植物保护、农产品检验检疫、动植物疫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2005年跨省务工人员达到541万人。以发展新产业、形成新机制、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面貌发生了新变化。

  第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壮大工业总量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办好工业园区,着力培育支柱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已基本形成。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招商引资的新平台、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支柱产业迅速成长,在有色、钢铁、汽车、石化、高新技术和优势资源精深加工等方面涌现出一批优强企业。在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航天航空等领域发展壮大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实现了三年翻番。2005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137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3.7%,比2000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加强了省会南昌等中心城市建设,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功能进一步优化,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城镇人口85万人。200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7%,比200O年提高了9.3个百分点。

  第三,坚持投资与消费双向驱动,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五年来,我们全面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认真实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同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以交通、电力、通信、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十五”期间,全省共实施省重点工程140项,完成投资857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2.5倍,建成高速公路1158公里,200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80公里,所有出省主通道和省会南昌到各设区市道路实现了高速化,硬化和改造农村公路3.4万多公里;新增电力装机225万千瓦,正在建设的电力装机还有286万千瓦;新建50万伏输电线路565公里、22万伏输电线路1682公里;完成了农村电网一、二期改造,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启动了县城电网改造;完成了农村电话村村通工程;相继完成了九江长江干堤加固整治、鄱阳湖区防洪工程四个单项、赣抚大堤加固、城市防洪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完成了18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并配套实施了农村“六小工程”;新增城镇日供水能力100万吨,新增生活垃圾年处理能力400万吨。与此同时,高度重视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逐年上升。

  第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五年来,我们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入推进了各项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顺利,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由2000年的1127项减少到616项,依法行政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90%的省属国有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制定并实施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调整了财政分配格局,财力进一步向农业和农村、向社会事业、向基层倾斜,调动了各级做大财政“蛋糕”的积极性。改革投融资体制,建立了建设项目备案、核准和审批制度,并协调推进了金融、流通、社会保障、外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积极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加快了与“长珠闽”的对接,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积极参与“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空间。五年累计直接利用外资75.7亿美元;2005年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52个,总投资472.4亿元,世界500强中已有20余家进入我省。2005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亿美元,其中出口2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3%。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对外交往进一步扩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新增了一批海关口岸,并获准设立了九江出口加工区。

  第五,坚持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社会事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突出抓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流进流出比由2000年的1:7转变为2005年的1:1.04。加强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省校合作、省部合作,建成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3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05个,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39.8%上升为2005年的45.6%。义务教育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有较快增长,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在校生由2000年的14.4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64.6万人。小康文化工程和文化精品工程顺利实施。在总结防治非典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在部分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试点,202万农民获得就医补助。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农运会,我省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农运会、十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为国家和江西争得了荣誉。2005年,全省旅游总人数超过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20亿元。人口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生育质量明显提高。实施“生态江西”工程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05%,主要河流断面水质I-III类的占到76.4%。社区建设稳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卓有成效。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涉台事务、气象服务、防震减灾、统计审计、民兵预备役、人防、社科研究、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第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了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机制、社会矛盾的排查调处机制、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全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86万人。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2005年为105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64.6亿元,为10.6万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8亿元,为100万城镇低保对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3亿元。建立了农村特困群众的救助制度,2005年共为105万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1.6亿元。大幅度提高了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增加了集中供养人数,对“五类老年人群”增加了生活补助。完成10.63万库区、深山区群众移民扶贫搬迁,12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九江地震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灾后重建工作正在有序展开。认真贯彻新信访条例,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突出解决了农村征地、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和农民工工资拖欠等方面问题。连续三年开展了省直单位政务环境评议评价活动,政务环境明显改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和食品安全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治安秩序良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回顾“十五”,黄智权总结说,经过五年的发展和探索,我们不仅积蓄了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又符合江西实际的发展新路子。更为重要的是,在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推动下,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解放思想探新路、众志成城促崛起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闯新路、能崛起的信心更加坚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江西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所有这些,充分展示了富民兴赣的美好前景。

  编辑:周泽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