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观察:从药品审批乱象看“审批寻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00:5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据2月7日《京华时报》报道,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司原司长郝和平涉嫌受贿案发后,1月12日,该局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等多名官员也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北京西城检察机关刑事拘留。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短短时间内多名官员连续出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这场“地震”令人震惊。而引发这次震荡的一个主要原因,正是公众屡屡诟病的审批寻租以及灰色的“审批经济”
。这次事件为尽快规范行政审批权再次敲响警钟。

  一段时间以来,某些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审批权寻租,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由于一些领域审批管理的不规范,形成某些“审批黑市”。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当年位于北京后海的国家医药局招待所,长期住着一批专门到京跑批文的人。而医疗器械司原司长郝和平的出事,就源自与某专门协助企业注册药品的民营研究机构的“合作”。事实上,目前不少代理机构正在利用与审批人员的关系,参与权钱交易,从事着掮客的勾当。而一些掌握审批大权的官员已经或正在成为他们“猎捕”的对象。

  从行政许可申请人直接“公关”,发展到由民营机构“代理”,这种变化昭示了审批权在失去有效监督后,某些人寻租路径的变化。以国家药品审批为例,仅2004年一年,国家药监局便受理了万余种新药报批,不难想像,如此巨大的审批数量,给某些人的权力寻租提供了怎样的生存空间。而现实中暴露出来的新药审批的标准模糊、把关不力、违规报批,就是这种状况的具体反映。

  权力寻租源自行政许可,但并非有了行政许可必然导致权力寻租。之所以在某些领域的行政审批环节产生腐败和寻租现象,关键是审批程序的不公开、审批标准的不规范、审批过程的无监督。国家药监局自2001年起推行地方药品标准转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工作,从制度设计上看,这样的措施有利于保护国民生命安全,提高审批质量,是一件好事。可是“地标”转“国标”的过程也为某些人利用权力寻租创造了机会。比如,由于审批本身的不规范,新药审批过程设计了一条“绿色通道”制度,这个本应使行政许可申请人受益的“绿色通道”,却成了行政许可申请人和受理人勾结起来坑害患者的“灰色通道”。

  虽然国家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对“灰色审批”深恶痛绝,但只有愤怒和良知是不够的,更不能成为遏制审批过程的权钱交易的有效途径。行政审批过程中出现的权力寻租问题,应该通过规范和改革审批制度来解决。只有加大审批过程的透明、公开,健全监督机制,强化对审批违纪行为的打击力度,才是杜绝审批寻租的治本之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