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供求双方想法难搭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07:16 大众网-齐鲁晚报

  ■人才大集从一开始就像是一场先结婚后恋爱的闪电式订婚仪式,受伤害的人越多,双方就越认真。

  ■专家认为,如果人才大集不能成为一个更加细心而周到的红娘,它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记者张坚栋

  "挤来挤去,学生的愿望与企业的希望似乎总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热闹背后,留下的却是供求双方在短暂的一天之中擦肩而过时的叹息。”记者在人才大集采访时,学生、企业同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谁不想找一个好单位?”东北某普通高校的刘思绛对记者向她问起“为什么只挤那些大企业的摊位?”的问题感到奇怪。她拿出简历:优秀学生干部、成绩优秀、大学生艺术节演出奖得主。“我有成绩、外貌、自信和口才,为什么不找好单位?可是当自信的小刘满头大汗地被挤出摊位时,她的面色很难看,材料是留下了,但是招聘单位连让她说一句话的机会也没给她。最后她的同伴泄气地说,还是再去一个城市碰碰运气吧。临走时,记者再次问她能否到中小企业去应试一下,刘思绛和她的同学坚决地摇了摇头,“一千多公里的路都赶过来了,宁当凤尾决不当鸡头!”

  企业的想法又如何?记者采访几个大企业摊位的招聘代表时,他们也有同样奇怪的眼光:“哪个企业不想招收名牌大学生?在这么拥挤的空间和时间里,不可能交谈,不看文凭看什么?”烟台一家大企业的人力资源处处长坦白地告诉记者。这家企业在人才大集里一上午就收到了三百多份大学生求职简历,基本上都将放在箱子里。她说,因为本企业在国内很响,需要的人才必须是大城市里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一般院校的学生基本不在考虑之中。

  “凡是来赶人才大集的,基本上是普通院校的学生,而我们需要的人才,还得自己动手去找。”一位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说,其实在人才大集里,企业面对着如潮的人流,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滋味更痛苦,企业也得每年到大城市和名牌院校里去攀高枝,区区几十个用人名额,每年都招不满,每家企业都有用人不慎的教训,如果引进庸才,企业不仅浪费财力,更浪费宝贵的时间。

  烟台大学段志国教授告诉记者,人才大集从一开始就像是一场先结婚后恋爱的闪电式订婚仪式,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招聘者和求职者双方都不可能更充分地去了解和认识对方,前几年的人才大集对于双方来说或许很新鲜,能订成亲的可能多些,但是后来受伤害的多起来了,大家都会冷静下来,认真地考虑自己的前途。段教授说,如果人才大集不能成为一个更加细心而周到的红娘,它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