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于“艺考班暴利”的两种反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07:35 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记者温涛

  本报1月22日刊发的《艺考班暴利:两月赚16万》报道,引发了意想不到的两种反响,颇堪玩味。

  记者采写这篇报道的时候,初衷是揭露千军万马挤艺考独木桥所带来的暴利,其背
后是艺考生大军膨胀带来的市场商机,也透露出艺考培训市场缺乏规范和约束的现状。但精明的读者却看到了另外的两个方面。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仍然有读者打电话过来。一位东营和一位临沂的读者非常恳切地表示,希望能够跟报道中从瓷砖批发转行做艺考培训的艾先生谈一谈,跟他合作一把,挣点钱。

  另外的电话都是家长们打来的。他们也要艾先生的电话,是因为自己的孩子要参加艺考,他们想找艾先生帮着培训一下!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报道中提到了一句,艾先生的培训班是从北京一所艺术院校请来的老师。

  如今艺考大军几何级的膨胀,已经成为一台生钱机器。但这却苦了家长们。孩子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要有专业老师“点石成金”,家长们看不清艺考培训的迷雾,于是看到“北京”、“艺术院校老师”这样的字眼,都会动心,有点病急乱求医的味道,而这恰恰也反映了家长们对于艺考培训班质量的要求,已经到了很低的标准。

  所有这些,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在记者看来,艺考这块大蛋糕,要切得有理有序,市场自身会调节,但相关部门监管调控不能缺位。想了想,这两种电话都让记者哭笑不得,最终也没有给他们提供艾先生的电话。唉,都是艺考闹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