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八大亮点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15:4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记者李斌、李亚杰、吴晶晶) 2月9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文发布。

  4万多字的《规划纲要》,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未来15年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连线”采访了一些权威人士,
对《规划纲要》的亮点进行解读。

   主线: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

  【规划“原声”】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

竞争力

  【现状解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在许多领域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汽车制造领域,真正的国产轿车仅占10%;在医药研发领域,97%的化学药品为仿制药,医疗器械设备大量依赖进口……

  【热线链接】徐冠华,科技部部长:

  《规划纲要》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自主创新,并以此为主线贯通全篇。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从来不反对引进技术,但要反对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自主创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于我国未来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突破口: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规划“原声”】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现状解析】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企业被边缘化。而今天在国际上展现国家竞争实力的恰恰是企业,国际上有6万多家跨国企业,控制了世界技术转移的90%、投资的80%。

  【热线链接】白先宏,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曾在科技部工作过15年。过去,我们一直较重视研究院所,这些院所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成果转化难也困扰了我们20多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一些企业越来越有研发的愿望和实力,我们就是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支持下才研制出国家一类新药的。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战略意义。

  投入:将形成稳定增长机制

  【规划“原声”】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现状解析】2004年我国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历史最高水平,为1966.3亿元,占GDP1.23%。虽然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仍缺乏明确的科技投入战略,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投入规模没有形成稳定增长机制,投入结构不够合理。

  【热线链接】贾康,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建设创新型国家,除了利用国际资源、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外,科技投入必须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应确立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的新方略,并在政府直接投入部分体现加大力度、适当超前、重点支持的方针。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下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在市场资源配置基础上应实现合理分工和协调配合。此外还应激励个人、非营利性机构、公益性社会团体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民间资本投资研发活动的回报率。

  体制: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规划“原声”】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现状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但仍存在若干阻碍创新的障碍,表现在宏观决策与管理体制不顺、调控不力;创新主体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自身人才集聚和研发能力薄弱;创新环境和条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人才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文化还不适应发展需要。

  【热线链接】孔德涌,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理事长:

  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列入中长期规划,是我国首次系统地思考整个国家的创新活动,回答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必须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能力建设、环境优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如何引导?一个是靠政府有形的手,一个是靠市场无形的手,这两只手配合得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国家创新体系运作得最好的时候。

  人才:造就世界级专家

  【规划“原声”】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

  【现状解析】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但我国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人才质量仍有待提升,特别是我国尚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所属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

  【热线链接】杨星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党委书记:

  我国人才队伍基本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思想比较活跃,特别是40岁左右担纲的骨干人员视野比较开阔,但是科学大家很少,急需高水平技术人才。科技要跨越,人才必须跨越。要进一步优化氛围,鼓励创新。要人尽其才,杜绝人才浪费。有些科学家稍有成就就担任管理职务,过早离开了实验台,就是浪费。科研机构要使人才国际化,也要有国际化人才。

  机遇:全球资源更多为我所用

  【规划“原声”】必须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

  【现状解析】随着科技全球化加快,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与此同时,全球化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国际大科学工程的深入开展,有利于我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学习先进科技成就,分享研究开发资源和管理经验。

  【热线链接】高文,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更广泛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竞争是大势所趋。过去在对外科技交流合作上,国家缺少导向性扶持政策,比较侧重于基础研究,在与经济发展关联较大的很多学科领域做得不够。要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一方面要侧重三五年之内可能投入应用的,对产业发展有巨大推动力的领域;另一方面要有超前意识,关注几十年之后国际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科普:首次“写”入规划

  【规划“原声”】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现状解析】科技长远发展离不开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加强科技自主创新不仅依赖社会的物质保障,也需要较高的国民科学素质基础和能够激发创新的文化环境。我国科技产出率不高、重大创新成果匮乏、原始性创新难以涌现的现状,除了受制于投入、条件和人才上的硬约束外,也缺乏创新文化的有效支撑。

  【热线链接】王渝生,中国科技馆馆长:

  这是国家首次把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写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应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发展的方针。要鼓励保障公益性科普事业。要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营利性的科普文化产业。

  整合:国防科研将向民口开放

  【规划“原声”】改革军民分离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军民结合的新的科技管理体制。鼓励军口科研机构承担民用科技任务;国防研究开发工作向民口科研机构和企业开放。

  【现状解析】目前我国军口和民口的研发体系相互割裂,技术研发一半以上重复。每年政府科技投入首先切成军口、民口两块,造成科技投入不足和资金使用浪费低效并存。而发达国家军民技术有85%的通用率,85%的专家直接或间接为国防服务。

  【热线链接】胡军辉,华中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

  世界上先进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也是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过去我国在这方面比较封闭,军工体系完全靠自己的人才、技术,资源有限。军民科研体系更紧密结合,能使科技资源更有效配置,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资源来保障国防安全。(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